□王海云
在民间,老鼠除了人们最熟悉的“耗子”别称外,还有子神、社君、夜磨子、家鹿、耗虫等雅称。
在我们山西陵川县西河底农村,人们将老鼠叫作“缸旮旯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住的大多是土房子,储藏粮食主要用的是一种矸石烧制的陶瓷大缸,屋里墙角、门后要放好几口。老鼠总是将窝筑在放着缸的墙角、门后,常常在缸后面窜来窜去活动,要逮住它非常不容易,故而人们给它起名叫“缸旮旯儿”。这个称呼比起“子神”“社君”等名字虽然不太雅,却非常形象。
“这缸旮旯儿真是害人呀,夜黑来又把棉被咬烂了。”小时候,常听父亲这样说。
小时候,每到过年,父亲打扫屋子时,就会将粮缸挪开,向老鼠洞里浇上一壶开水,以此来消灭老鼠,或者灌满细沙或细煤粒,最后用水泥将洞口封住。可是过不了多久,老鼠就又打上了洞筑了窝。
现在,房子都是砖墙水泥修建,储藏粮食再也不用大缸,老鼠也没处打洞筑窝,家里已经很少见到老鼠了。现在的年轻人只知道老鼠叫老鼠或耗子,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老鼠曾经叫“缸旮旯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