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如皋是江苏的一座古邑,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其中如皋烧饼堪称一绝,才出炉时,香喷喷,脆酥酥,借用一句如皋方言,真是“打嘴也不丢”。如皋还有句老话:如皋人的一天是从烧饼开始的。正是这日复一日的饮食偏好,大量如皋方言得以幸存至今。
从食材说起,如皋烧饼最考究的是会用到“老酵”,这样做好的烧饼起酥松软,入嘴掉渣。其中奥秘,说来有趣。如皋小麦穗儿长,颗粒大,磨成面粉调成老酵,擦酥其中百揉千压,由此粉脂均匀混合,十分味美。旧时如皋人常做一种只擦入酥油不包馅料的烧饼,《如皋方言词典》取其音,称之为“若烧饼”。我倒是听有文化的老人说过,可以写作“爇烧饼”,似乎更有道理。烧饼是在炭炉、草炉中烤出来的,正是“爇”的本义。“爇烧饼”之所以香,是因为烧饼的制作者要用手千捶百压“老酵”,才会形成美妙的口感。压要靠“响子”。所谓响子就是做烧饼用的擀面杖。不过响子有别于普通的擀面杖,中间是圆筒,两边是细长的把手,在“老酵”上滚起来,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故而得名“烧饼响子”。
馅料方面,如皋烧饼以萝卜丝与猪油渣最具特色。如皋北郊盛产一种白萝卜,汁多甘甜,有俚语流传甚广:如皋萝卜赛雪梨。猪油渣如皋话中叫“脂油渣”。“黑皮猪,白油渣,烧起来香喷喷”,如皋西乡、泰兴东乡出产一种东串猪,黑皮肉美。黑皮猪的油脂熬成“脂油渣”,再包入烧饼中,味美至极。
在烧饼烹制过程中,还有一个方言“炕”,如皋人读hàng,即烤的意思。“炕烧饼”是指将烧饼贴入炉中,由下方的草炭烘烤。老师傅“炕烧饼”,都很有耐心,时刻关注炉中温度,温度若低,容易“塌炉”——掉下炉底;温度若高,容易烤焦。做好烧饼,并非易事。
老酵、爇烧饼、响子、脂油渣、炕、塌炉等,一串串方言土话,让如皋烧饼香气中飘出了一股股文气,不负如皋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