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6 家园-
E6家园
  • ·我当“编外记者”
  • ·借母亲的脑力算账
  • ·一条老街勾起乡愁
  • ·征稿启事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我当“编外记者”

  

□黎杰

  那时,我刚从一所村小调到乡小任教。
  教书我是认真的,搞文学我是业余的,而当“编外记者”纯属偶然。
  一天,一位教师来寝室聊天,我正批阅作业,老师说七村小4名私自下河洗澡的学生被淹死了。我当时震惊得钢笔掉到了地上,而这位老师不以为然,笑话我说,这有啥稀奇?哪年不淹死几个人?我再次惊呆,说不出话来,淹死4名学生这事从他口中说出来,居然平淡得像喝一口白开水。这事,让我心里非常发梗。
  我马上离开寝室,冒着酷暑,跑到了离乡小不远的出事现场。河边的情境让人触目惊心,河岸上并排躺着4具冷冰冰的小尸体,几位家长在一旁哭得死去活来。几个小时前,那可是些活生生的小生命呀。此时,除了头顶火辣辣的太阳,河岸上只剩下了失子家长撕心裂肺的哭声了。
  我问明情况后,木然地回到乡小,坐在办公桌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心里空落落的,觉得堵得慌,曾一度痴迷于文学的我,找不到一种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来发泄情绪,只是手脚无措呆呆地坐在桌前。
  无意中,我的目光落在了桌上一张本地报纸上——有了,我何不写一篇新闻报道警醒一下大众呢?说写就写,可一落笔我又觉得很沉重,除却第一次写新闻的脑笨手拙外,这件事本身也让我情绪低落。我依葫芦画瓢,写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篇新闻稿,望着那篇短稿,总觉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了一篇关于此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感想,随后叠好稿子装进信封,悄悄跑到街上邮局投寄出去。记得当时忘了加盖公章,因为我压根儿就不知道还要加盖公章这事。
  稿件寄出后,我就开始期待,每天去翻报纸,边翻边自嘲,哪有那么快,万一稿件寄丢了呢,万一稿件被枪毙了呢,万一……我假设了众多万一,但我仍然每天翻看报纸。大概一周之后,我居然在报纸第一版左下角看到了我写的那篇短讯,当时就高兴得从椅子上跳起来,把同事都吓了一跳。在得知是我的文章登报后,同事也抢过报纸来看,并在办公室里传阅。很快,有个老师还发现这期报纸第三版上还有我的名字。哇,真是,第三版是读者来信,通栏标题是《警惕水魔无情》,这标题沿用了我那篇小评论的标题。我高兴坏了,高兴劲儿绝对不亚于我当初考上了中师,我捧着报纸看了又看、读了又读,没想到,第一次投寄新闻稿就下了一个“双黄蛋”。那份剪报我至今都完整地保存着。
  学校领导知道这事后,在教师会上表扬了我,学校领导又向乡政府上报,乡政府领导非常高兴,因为他们正头疼前不久被通报为全县刊稿空白乡,这下有稿见报,终于可以摘下空白乡的帽子了,我也因此一下子在全乡出了名。
  为了把新闻稿写好,每次进城,我都要去逛书店,顺便买本新闻写作方面的书籍。后来,我陆续采写的教育新闻稿不断登上本地报纸,其数量超过了我的文学作品。凭借写稿量,我很快成为了多家省市报刊的通讯员,成了一名“编外记者”。
  我的名字不时在报纸上露面,周围的人都称我“记者”,我听了自然高兴,但也不忘纠正说,要加上“编外”两字哟,大家笑着说,加不加都一样,都是无冕之王。
  当一个“编外记者”,我曾乐此不疲,并引以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