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宽窄巷-
A13宽窄巷
  • ·望南风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熊猫51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熊猫51

  

□蒋林

  “五一”假期,与家人一起到青城山小住。在成灌高速崇义出口驶出高速后,我驾车顺着青城山大道前行。突然,“熊猫谷”三个字从我眼前一晃而过。指示牌上的数字显示,从这里到“熊猫谷”不到十公里。我对身旁的女儿说:“我们去‘熊猫谷’看看,如何?”“可以呀。”女儿回答得很爽快。她很喜欢大熊猫,有一年的大熊猫台历,她每一天撕下一页,但每一页又都完整地保留下来了。
  我让女儿帮我改了导航地址,目的地是“熊猫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不过,接下来的路程,我却开得惊心动魄。
  走过一段僻静而颠簸的小道,穿过一个还未通车的路口,前方是一个工地。这是一座桥,桥上正在施工,桥下河水汹涌。导航提示我继续往前开,可前方看似已无路,我一脸茫然。
  下车问施工人员,告诉我可以通行。我不相信,身旁的女儿也不相信。坐在后排的妻子以及小女儿,亦觉得可疑。但是,我们似乎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走。
  看着弯腰低头的工人,听着工程车哐当的响声,我驾驶着车子,小心翼翼地行驶。好不容易走完这段路,迎来的却不是期盼的柳暗花明,而是一条断头路。眼见旁边有几个人在闲聊,我问去“熊猫谷”怎么走。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
  没办法,我只好原路返回。
  导航不断提示我调头。调头又要沿着老路走进“死胡同”。正不知所措,眼见前方还未通车的道路有个出口,看起来曾有车辆通过,似乎可以开往另一条路。既然无路可走,那就试试吧。没想到,当我穿过那个路口时,我从导航的提示中,知道接下来的路可以通往“熊猫谷”。
  “我怎么觉得有一种探险的感觉?”女儿说。“这条路,走得不容易。”我回答。
  其实,我想说,没有哪条路是容易的,但我们总会在看似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找到方向。“熊猫51”的成长之路,又何尝不是困难重重?但是,我没有说出口。
  我之所以去“熊猫谷”,主要是看望“熊猫51”。这只带给人们无数感动的大熊猫,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勇敢和顽强。我没有告诉女儿自己的这个小心思,即便我知道她也愿意去看看“熊猫51”。“熊猫51”的故事,我曾经给她讲过,她又在学校的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述过。
  “熊猫51”因为出生时体重只有51克而得名,这个体重远远低于平均值。这样一只弱小的大熊猫,成长之路要历经多少艰难困苦,我们可想而知。但是,这只输在起跑线上的大熊猫,并未被困难吓倒。在往后的日子里,它爱吃爱动,逐渐成长为一只身强力壮的大熊猫。如果不讲述它的成长经历,大家根本不知道它出生时有多么弱小,它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多么坚强。
  “熊猫51”的故事被拍成了纪录片,名叫《大熊猫51的故事》,完整地记录了“熊猫51”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这部电影,鼓舞了很多遭受痛苦和经历磨难的人。2012年在日本仙台举行慈善义演时,主办方特别邀请了当地遭受灾害影响的500多名母子到场。出生时比谁都弱小、成长过程中又比谁都坚强的“熊猫51”,让孩子们看到了面对困难时的巨大勇气,以及相信明天会更好的决心。我曾在《熊猫康吉的远行》中,把它的“熊生经历”写下来,用于鼓励这部作品的主角大熊猫康吉,以及阅读这部作品的读者。
  我把“熊猫51”的故事写进自己的作品里,我去“熊猫谷”看望“熊猫51”,正是因为生命本身的强大和倔强所散发出来的能量,一直在激励着我。
  “熊猫51”还住在原来的地方,还是一如既往地平静生活着。它用积极的态度和健康的体魄,告诉每一个知道它的故事的人们,生命不在于起跑线,而在于终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