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红
是那一声来自窗外的唿哨、阳光和风,将我从屋子里拉出来,走进春天里,去往三月的田野和村庄。
如今,村里有城,城里有村,还有社区、街道办,一级一级的组织,连成蛛网。人在村里走,如在画中行。这里是四川天府新区正兴街道官塘村,以此为点,四散活动。虽只一天,却把光阴拉得好长,在我的心里,翻江倒海,将那些记忆里驻留的村庄倒腾出来:斑裂的土墙,坑坑洼洼的泥巴小路,站在院子里的老人、竹篱笆和狗,还有翘首期待的目光。
而眼前的村,平坦的双向车道,一头系着乡土,一头连着外面的世界。眼前的田,油菜花将尽,绿色唱主角,碧海般伸展,一眼望不到边。眼前的屋,是一栋栋的小楼和小院,就建在花园里,蝴蝶翩翩起舞,花花草草覆盖,遍地姹紫嫣红。如今的乡村,哪里都似桃花源。
正兴街道党工委委员、钓鱼嘴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张陶说,村子不光要美,更要有文化,有传承,有保护。官塘,这个名字里自带墨水,沾文气,自古以来水路出川必经通道,自然便有了非遗文化院落。院落里,有蜀锦博物馆的古蜀丝语,有美术馆的文墨纸砚,有官塘粲庐、八珍楼,还有荥经古窑黑砂与夜宴的缠绵。在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商业街巷里,还有铸匠非遗微博馆。南宋诗人陆游在《广都江上作》一诗中云:“东村闻酒美,买醉上渔船。”大抵便知“粲”也好,“庐”也罢,背后的田园野舍、美味佳肴之意了。
转道黑石驿片区,走进蓝花楹农场,这一转身,自然是奔着乡村美食而去。每个人都有记忆中的原乡,以及原乡的味道,所谓的乡愁,也自然包裹在那份味觉里。来自乡村的美食,天然去雕饰,无所谓技巧,朴实、生态,采自自家的菜园,或者附近的农场,还带着晨露和泥土味儿。那天,村里邀请了神秘的“五星大厨”现场献艺,有十余道农家特色菜肴争相媲美,在三月的乡村掀起一股热浪。点火,开灶。转瞬之间,一道肉粒虾仁,带着淡淡的茴香,已是香味扑鼻。村里周边各个农家的大厨,自然不甘示弱,直接端来了当家顶流佳肴,香村仔姜蛙、蒜苗回锅肉、凉拌鸡块、麻婆豆腐、土鸡烧甲鱼、水煮脆鳝……这份清单背后,不仅味道鲜美的美食,还承载着简单纯朴,与山川林木、河谷蛙鸣、点点春光交相融合、舌尖与思乡的回归生活。
是的——回归。曾经的离乡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今,更好的生活就在身边,更好的生活需要自己去创造。八零后的张陶就这样回来了,从最初的笔杆子闯天下到如今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社区干部,起缘于2008年“5·12”那场罕见的大地震,地震震挎了他家的房子,人生最无助时是政府重新帮他安了家。怀着感恩之心、回报之愿,他找到了自己心灵的根。张陶说,他很安心,能将自己所学所思所想付诸到工作中,落实到田间地头,带着一群年轻人,改乡换貌,注入灵魂,他很有成就感,也很满足。
阳光慷慨解囊,大把地倾洒下来,将三月的村舍、菜地和远处的丘陵连成一片光影,被晒得热烘烘的土地,隐隐传来潮湿的气息。院子里越发热闹,一张张笑脸来往穿梭,桌上的时令草莓酸甜可口,恰自品尝之际,面前递来一杯红红的草莓水果茶,一口下去,有花果的清香,有柠檬的酸甜,有马蹄的绵软,霎时神清气爽。由此,又认识了一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她叫张朝秀,也是一名八零后。
衣着朴实、面容清瘦而略显疲惫的张朝秀,开口聊起她的创业故事时,眼睛里顿时放出光芒。从果饮研发到开店,这个看似普通的女子在创业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十多年。前几年,她的十余家连锁店因亏损全部陆续关闭,损失上千万。一个人带着两个还在上学的孩子,她必须撑起这个家。此时,故土接纳了她。张朝秀返乡创业,在街道和社区的帮扶下,一切重新开始。2021年,她的“宽语窄咖啡小院”诞生了。整座院子错落有致,一步一景,既透着云南风的气息,又带着时尚与温馨。这个不服输的女子终于又“活”了过来。
看着他们,我脑子里突然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具象的认识,乡村要振兴,核心在于人。村里有了这些年轻人,他们带着曾经的经历和故事,带着全新的理念和年轻的朝气,带着开阔的眼界和开放的胸襟,乡村何愁不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