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绿化美化有力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
整洁的农集区。
推进林盘治理,提升人居环境;引入龙头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导入信托制物业,破解农集区治理难题……近年来,成都市新津区宝墩镇张场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围绕群众诉求,紧抓民生实事,探索出以“民生服务圈”“集体发展圈”“小区治理圈”为核心的“三圈”治理模式,初步形成了“民生—集体—自治”三维一体的治理体系,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张场社区是典型的涉农社区,林盘资源丰富,基础实施提升一直是当地群众共同的诉求。近年来,社区两委通过问需走访、调查摸底,积极构建“民生服务圈”,最终确定整村推进安装天然气和自来水,并对道路进行硬化,在居民出行的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新建两处污水集中处理点位,让居民群众日常生活和出行问题切实得到解决。“现在我们家家都用天然气,户户都有自来水,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说起如今的生活,居民们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除了提升基础设施之外,社区还对散居林盘的环境卫生进行清洁整顿,鼓励群众扮靓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庭院小径,共建美好家园。”据社区书记王萍介绍,社区与正祥铸造开展结对共建,每年定期联合开展各类活动,帮助残疾人就业,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此外,还常态化开展“小橘灯”公益朗读活动,邀请优秀骨干教师志愿者轮流为社区孩子们讲解绘本故事,为家长提供教育咨询,营造出书香弥漫的社区氛围。
“民生服务是基底,发展才是硬道理。”王萍告诉记者,近年来,社区采取“三引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打造“集体发展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据了解,张场社区引进特种渔业养殖技术,有效提升了鱼的产量和质量,养殖户的利润也逐年提升。同时,引入文旅集团、伟业家庭农场等土地流转大户,开展土地规模化流转,为群众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此外,引入职业培训,不定期为农民提供技能培训,让农民学习新技术,促进就业增收。
张场社区还对党群服务中心周边利用率不高的公共空间进行优化改造,新增加了休闲椅、共享书吧、共享厨房等场景,以外租、集体入股等形式推动集体增收。
在农集区小区导入信托制物业是张场社区在小区治理中的一大亮点。位于党群服务中心旁的小区是张场社区最大的农集区,人员结构复杂,居民融合度不高,管理难度大。今年以来,张场社区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开启了“信托制”背景下的“双物业”治理探索。以“提质”“提信”“提治”为切入点,组建了以社区两委、物业、业委会、党员、自治组织为核心的管理小组,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梳理问题清单,并一 一对照处理。
“要构建社区、小区的新的信义关系,更好地推进小区治理,服务质量好是首位,所以在信托制推进初期我们开展了‘提质’行动。”王萍说,一是将小区原有破损墙壁、地面进行了修复,添加木制休闲凳子、桌子、绿植等基础设施设备;二是充分发挥居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用小区居民捐出的旧物件在小区营造新的场景;三是召开居民坝坝会,以“家文化”为主题,共同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墙绘、谚语,让小区居民有归属感,加强不同年龄层小区居民的联系,用共同的记忆传承共同的信义。
“人人都是小区治理的主角,我们把小区文化中心打造成‘信义’议事阵地,让小区事务更加可观、可感、可参与,初步构建了具有张场特色的‘小区治理圈’,形式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王萍说。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杨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