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2 要闻-
A2要闻
  • ·粮食住在“气球”里
  • ·黑科技让粮食住得“更舒适”
  • ·12306常旅客会员服务今起再升级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入库前智能“体检”入住后AI监测虫情

黑科技让粮食住得“更舒适”

粮仓内的AI虫情监测器。

  正值秋收时节,天府粮仓又迎来了大丰收,收获的粮食如何储存?10月15日,记者实地走访中储粮成都青白江仓储有限责任公司发现,粮食到了这里,“入住”前要先“体检”,房间里还有储粮害虫AI监测平台、粮情智能监测和分析系统等多种“黑科技”,保证让粮食住得“最舒适”。

粮食入库前都要做“体检”


  当天上午,一辆载着约40吨稻谷的卡车停在检验区域,等待扦检设备进行抽样检查。
  “所有粮食入库前都要进行‘体检’,就是扦样检验。”检化验员陈洁介绍,所谓扦样,就是通过专用扦样器从大量粮食样本中扦取一部分样品,对其进行检测,看杂质、水分等多项指标是否合格。车子停到指定区域后,雷达会进行扫描,智能算法会根据车型,自动生成随机扦样点。机械臂再进行多点逐层取样,确保选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以前都是人工登车扦样或遥控设备扦样,现在效率大幅提升。”陈洁说。
  随后,采集的稻谷样品从管道进入智能扦检系统的检验柜里进行“体检”。“智能检验柜由杂质检测、水分容重检测、粮食外观图像识别等5大模块组成。”检化验员徐莹说,待所有指标检测结束,系统会自动汇总数据。“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质量指标不同,以稻谷为例,人工检验需要40分钟,现在智能检验柜只需要10多分钟就能完成,不仅大大提高了检验效率,也规避人为误差,提高检验的准确度。”

AI“大眼睛”时刻监测虫情


  在园区内,保管员王亚龙指着一排33米高的圆柱形仓库对记者说:“这些浅圆仓就是粮食的‘高级住所’。”“体检”合格后,工作人员操作中控室的电脑,通过传送带将粮食自动传送至仓顶,再“注入”浅圆仓。“这些浅圆仓直径25米,容量近万吨,相比平房仓,浅圆仓占地更小、机械化程度高、储量更大。”王亚龙说。
  随后,记者跟随王亚龙进入41号粮仓。“咱们现在站的地方,就是在26米高的玉米堆上。”王亚龙介绍,粮仓采用准低温储粮技术,通过冬季通风降温、春季密闭隔热和夏季补冷控温等措施,使全仓平均粮温不超过20℃,最高粮温不超过25℃,实现安全储存。仓内分布着27根蓝色测温线缆,它们插入粮堆深处,通过405个测温传感器,实时监测粮堆温度。
  仓内还分布着5个像灯一样的设备,照亮着储存的玉米。“这是我们新引进的AI虫情监测分析系统,这些灯是摄像头的照明灯。摄像头是‘眼睛’,实时监测粮面害虫情况。”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助理研究员马一铭介绍,AI虫情监测分析系统24小时巡检,可以智能识别玉米象、赤拟谷盗等20余种储粮害虫。
  此外,仓库里还有氮气气调储粮设施。“将高浓度的氮气通过预埋管道充入仓房内,减少氧气含量,达到缺氧杀虫的目的。”王亚龙说,这种方式避免了化学药剂的使用,实现了绿色防虫。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