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国家公园专门立法来了 将如何影响四川?
  • ·超大城市“绿波通行”的数字密码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超大城市“绿波通行”的数字密码

——成都警务现代化观察

  公安机关是城市社会治理的主力军之一。在汽车保有量超过724万辆、常住人口达2140万人的超大城市成都,交通管理、案件管理等警务工作正在运用数字科技手段,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
  近日,在公安部“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中,记者实地感受了成都警务现代化过程中的新变化。

1
“绿波带路段”很走心

  在一个工作日,记者15时许驾车从四川天府新区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出发,沿城市中轴前往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沿途车流量较大。16时许抵达,全程30公里市区道路,30个红绿灯,耗时约1小时。途中导航数次提醒:“您已驶入绿波带路段,将绿波通过多个红绿灯。”
  何谓绿波带?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民警郑荣江介绍,成都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中心实时采集交通数据,自动生成最优方案传输到各路口信号终端,让大部分车流可绿灯通行多个路口。
  以成都中环路为例,在龙祥路至佳灵路约2.8公里路段,共有8个路口,绿波带改造后,经交警实车检验统计,由东向西行驶时间从5分多钟减少到4分多钟,停车次数从2次减为1次;由西向东行驶时间减少2分钟左右。
  “成都市共有9400余个信号灯路口,根据交通流量大数据,我们联合科技企业开发出停车次数和通行时间最少的算法。”郑荣江说,目前已对310公里共255条绿波带路段进行了配时优化,提高了路口通过效率。

2

立体矩阵 巡查从天到地

  在全长85公里的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上空,灵活的警用无人机编队正在执行“空中鹰眼”矩阵巡查任务。
  成都绕城高速公路是成都外环交通主动脉,日均通行汽车70万辆次,节假日峰值突破百万辆次。无人机矩阵可多机协同,高空打开全域扫描视角,低空进行精准目标追踪,实时识别交通违法,形成完整证据链,同步推送至执法终端——既能生产全景热力图,又能聚焦车辆损伤、人员受困等细节,还可执行应急车道疏导等复杂任务。
  除了路口堵点,道路中有时还会出现前方一路畅通、一辆车却压住后面车速的情况,称为“龟速车”造堵。
  算法基于“多次被正常行驶车辆超越”条件进行识别,今年以来已向司机发送提醒短信17万余次,大屏提醒“龟速车”提速8700余次,采集记录2000余笔“龟速车”司机驾驶时接打电话等违法证据并进行处理。据测算,通过科技赋能,中心城区高峰拥堵指数由1.38降至1.29,工作日机动车全天运行速度提升4.3%,早高峰提速6.7%。
  不久前结束的成都世运会上,成都警方通过30万套感知源和每日5000万条实时数据,实现了交通运输全流程、全行程、全时段的数字化感知和指挥,为世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的数字保障。

3

能力与领域双向拓展

  不止交通领域,科技赋能覆盖城市警务的方方面面。
  “以前送嫌疑人体检,往返医院、排队等候,没两个小时根本办不完。涉案财物管理更是头疼,耗费很多精力。”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殷翔感慨,“现在通过全链条信息化再造,我们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充实了成套科技装备,20分钟就能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安检区内完成体检,办案效率、安全性和规范性都大为提升。”
  涉案财物则由智能机器人入出库,只见激光导航机器人与灵巧的六轴机械臂协同作业,分毫不差。
  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警务服务涉及的范围越发广泛。
  今年《哪吒之魔童闹海》刚刚上线,主创团队就遇上了盗版的袭扰。成都警方通过科技手段巡查锁定目标,2月17日分赴湖北、云南抓获犯罪嫌疑人,及时肃清网络歪风,维护了主创团队的合法权益,为数字文创产业的发展增加新的保障。
  这些都是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新范例。按照公安部的部署,四川成都着力推行“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依托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打通各个专业系统,实现数据融合。从网端到云端,从街区到产业,数字科技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城市治理保障。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