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抗日英烈饶国华之女饶毓琇:
饶国华英烈像。受访者供图
“父亲牺牲时我虽然只有5岁,但80多年过去了,仍然忘不了他出征和回来时的场景。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一辈子都不会忘。”8月31日,93岁的饶毓琇一边整理父亲饶国华的资料、照片等,一边讲述背后的故事……
饶国华是川军第21军145师师长,生于资阳市东乡(今雁江区宝台镇)张家坝。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主动要求率部抗战。同年12月1日,饶国华的部队在安徽广德被日军包围,誓死不投降的他最终举枪自尽,以死殉国。1983年,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曾受邀观礼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饶毓琇说,今年她会守在电视机前,替父亲看完阅兵,同时也想对父亲说,“您一生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老百姓安居乐业而奋斗,这些目标已实现了,您老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出征前为母亲洗脚
嘱托儿女牢记28字家训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时任第21军145师师长的饶国华主动请缨出征杀敌,并于当年9月率部由水路出川,赴第七战区的安徽广德、泗安等抗日前线,并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出发前,父亲曾回家短暂停留,安排诸多事宜,最终抱定‘为民族不怕赴死,打国仗不惜献身’的决心出发。”饶毓琇回忆说,父亲回家祭祖扫墓,并预留遗书,“我还看见他晚上为祖母洗脚、修剪趾甲。”
饶毓琇说,最让她难忘的是,临行那天早上父亲对他们几兄妹嘱咐道,要听玛玛(祖母)和姆姆(母亲)的话,要好好读书,并留下28字家训:“比我强的我不怕,比我弱的我不欺;人有我无不嫉妒,我有人无不张扬。长大要像我期望的那样,做一个爱国顾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与阵地共存亡
川军抗战牺牲的首位高级将领
“送走的是活生生的父亲,迎回的是冷冰冰的灵柩。”饶毓琇说,1938年1月4日,在父亲出征几个月后,他们兄妹又一次齐刷刷站在了门口,但这一次,是披麻戴孝迎接父亲的灵柩。
饶国华率第21军145师出川后,长途行军赶赴安徽前线,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前哨战的广德、泗安战役。经过几天几夜的血战,部队几乎伤亡殆尽,陷入日军重围,成了危城孤军。
彼时,腹部中弹的饶国华抱定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他下令向油库开火,焚毁广德机场及物资,绝不留给日军。最终,1937年11月30日,拒绝投降被俘的饶国华举枪自戕,以死殉国,时年43岁,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第一位川军高级将领。
饶国华在绝命书中写道:“我官兵均不惜牺牲为国效力,忠勇可嘉深以为慰。广德地处要冲,余不忍视陷于敌手。故决与城共存亡……今后深望我部官兵奋勇杀敌,驱寇出境,还我国魂,完成我未竟之志,余死无恨矣。”
1983年,饶国华被四川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饶国华名列其中。
“值此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特别怀念父亲和他的战友们。”饶毓琇说,她想对父亲说,“您一生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老百姓安居乐业而奋斗,这些目标已实现了,您老可以含笑九泉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