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天,高温难耐。一个周末,我和妻子应朋友之邀,前往崇州三郎镇九龙沟避暑。九龙沟缘于“九沟九槽九条龙”的神话传说而得名。
到了九龙沟附近住下,酒店已是游客爆满。中午和下午烈日当空,游人不敢外出。或在房间休息,或打麻将,或在茶坊喝茶。
夜色降临,暑气渐消,落日余晖,映照大小山峰、悬崖峭壁,别有一番诗情画意。我们出门沿九龙沟而行,只听见蝉声喧聒愈发猛烈,“鸣蜩嘒嘒”。蝴蝶、蜻蜓、色蟌(cōng)等昆虫在飞瀑湍流、深沟峡谷中飞舞。凉风习习,令人舒爽。
九龙沟植被覆盖率高,松树、水杉、银杏、竹丛、辽东栎、紫果冷杉、野树莓等生机勃勃。走到“响水潭”处,只见一群人正聚集在一起仰头指指点点,我抬头一看,一棵水杉树上正跳跃着一只松鼠。
天色已晚,看不清松鼠的模样,只见它在树枝间轻盈跳跃,仿佛在空中舞蹈,尾巴蓬松高扬,像一只可爱的小精灵。元末明初诗人贡性之在题画诗《题画蒲萄松鼠》中写道:“獧似弥猴捷似猱,栗梢走过又松梢。紫萄若使知滋味,一日能来一百遭。”意思是松鼠机灵像猕猴一样,敏捷似猿猴;在栗树梢头穿梭,又跃上松树顶。若是这紫葡萄味道美妙,它一日之内能来上百回。而民间流传的松鼠吉祥语有“松鼠跃枝头,好运自然来”。
松鼠很快就消失在树林中,众人望着它远去的身影意犹未尽。喜欢小动物,应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共情本能吧。而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更多的人对自然生命的尊重转化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爱护。
翌日,天气凉爽,我和妻子吃罢早餐,便去九龙沟景区内的昌家庙山道散步。这儿松树、水杉等植物众多,还有一些果园,脆红李密密匝匝挂满枝头。当我们经过一间堆杂物的简易农房时,只见水泥瓦的房顶有一个铁丝做的打笼,这是一种传统捕鸟和小动物的工具,笼顶或两侧设有活动机关门,笼内放置食物作为诱饵。我仔细观察,打笼里竟然关着一只松鼠。这应该是一只赤腹松鼠,它憨态可掬,又圆又亮的眼睛看着我有一些惊恐,在窄小的打笼里徒劳地左冲右突。
我知道赤腹松鼠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如今它被捕获在笼中,肯定是要不得的。我准备去问房主,但这间农房的门上了锁。
松鼠在打笼里不甘被擒,来回撞击打笼,我便想解救它。妻子怕惹麻烦,劝我还是算了。正踌躇间,从山上下来两位六十岁左右的女游客,她们看见松鼠被关在打笼里,很生气,我告诉她们想解救松鼠,她们快人快语:“放掉,必须的!我们在外头耍,都放过几次松鼠了,不要怕!善事可做,恶事莫为!”说罢,其中一人拿起手里的竹棍,从房顶撬下打笼,我找到笼口的锁扣并向上提起,松鼠一下就从笼门窜了出去,飞快钻进树林,我们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看见打笼被一根绳子拴着,心想只要打笼在,肯定还会有另外的松鼠或其他小动物身陷囹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使劲扯断绳子,将打笼扔进茂密的林中。
想着这只被解救的松鼠又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森林里玩耍,和它的家人们团聚,我的心情大好,也给这次避暑平添了几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