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成都自主研发无人机书写“低空传奇”
  • ·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加速企业集群发展
  • ·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创新

成都自主研发无人机书写“低空传奇”

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大楼。受访者供图

  7月23日,四川省上半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亮点主题采访活动第二站,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成都市金牛区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盾科创),在这里寻找关于低空经济发展的案例和创新动力。

公司成立8年 成国内飞行器研制头部企业


  走进腾盾科创的展厅,一张张造型各异的无人机照片无声讲述着这家企业的“硬核”基因。
  成立于2016年的腾盾科创,短短8年间已成长为国内智能飞行器研发制造的头部企业,不仅是国家级和四川省专精特新“小巨人”,更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揭榜挂帅”优胜单位。
  “今年3月,我们研发的‘混江龙’水陆两栖无人机在成都成功完成小河流水面起降,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在该场景应用的空白。”腾盾科创党委副书记张杰伟介绍,这款无人机飞行高度可达万米,依托北斗卫星实现精准控制,能广泛应用于无机场条件而水面资源丰富地区的空中应急救援、林草防火监视、河道巡查、水文地质勘测、生态监测及人工降雨等领域。
  张杰伟介绍,在高原起降、远洋作业等极端场景中,腾盾的无人机已多次在应急救援、气象监测等领域“挑大梁”。这种技术底气,让企业成为低空经济浪潮中不可忽视的“四川力量”。
  张杰伟介绍,聚焦低空经济发展,公司新组建的星途领航、良远智能和极塞斯科技三家子公司,分别拉动商用无人机、机载智能系统、低空智联网的研发应用,构建起“母公司筑基、子公司拓界”的产业生态闭环。这种协同模式不仅让企业在竞争中握有主动权,更以点带面推动四川低空产业向集群化进阶——当无人机整机、核心部件、智能系统形成“抱团发展”的合力,区域产业竞争力便有了坚实支撑。

保持“啃硬骨头”韧劲 深耕四川与区域脉搏同频


  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腾盾科创始终保持着“啃硬骨头”的韧劲。坚持正向设计理念,意味着每一项技术突破都要从零开始、自主探索。正是这份执着,让企业在低空物流飞行平台、智能载荷管理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打造出双尾蝎D大型四发无人机等“空中利器”。
  不仅如此,深耕四川大地,腾盾科创的发展始终与区域脉搏同频。目前,腾盾科创在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总部基地建设正酣。这座预计明年底投用的创新基地占地100亩、规划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将成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的“强磁场”。
  从实验室的图纸到蓝天中的身影,从单一产品到产业生态,腾盾科创的实践印证着一个道理: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就藏在对创新的执着和对实业的坚守中。在四川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征程上,这样的企业正以创新之翼,托举起区域经济腾飞的新希望,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低空传奇”。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邹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