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他对人类的理想和勇气进行了酣畅淋漓的表达
阿来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开幕式上。 《科幻世界》杂志供图
很多人都知道阿来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是《尘埃落定》的作者,但熟悉科幻圈的人都知道,阿来曾在《科幻世界》担任主编多年,是包括刘慈欣、何夕在内的多位科幻作家的知音和伯乐。刘慈欣的多部作品就是经阿来之手发表出来的。虽然阿来如今已不再从事科幻编辑工作,但他对科幻文学及相关动态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和敏锐的观察。
10月19日上午,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开幕式、首届成都·天府科幻电影展开幕式在成都郫都区举行。在该活动上,阿来和刘慈欣同时亮相,被聘请担任“四川省青少年想象力教育工程名誉宣传大使”。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也采访到阿来,听他分享自己的相关思考和见解,话题涉及科幻文学在众多文学类型中的独特意义、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等等。
在您看来,在多个文学、电影类型中,科幻文学、科幻电影的特点、魅力是什么?
科幻作为一个文学、艺术类型,是工业时代到来之后新出现的。它突破了其他类型往往多关注过去或者当下,把目光更多投向了未来。未来往往有很多未知。科幻会引发人去从整体看待问题,会思考:我们人类将来要去到哪里?将来有一天人类离开地球之后会是怎样?这种思考角度很宏大。人类探索未知会表现出勇敢,呈现出一种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的气质。此外,科幻的幻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所做的白日梦,在将来是有可能实现的。事实上很多科幻、幻想都变成了现实。这也是其他幻想类艺术所不具备的。做不可能实现的白日梦,是一种自我麻醉。但科幻的很多白日梦是可以实现的,是一种自我鼓舞。
您曾在《科幻世界》杂志当主编多年。在中国科幻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受到高度关注的时候,您就关注到刘慈欣的创作才华,编发过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后来他的作品影响力之大,远远超出了科幻圈。在您看来,刘慈欣的科幻创作能有如此大关注的原因何在?
当热爱科幻、写作科幻的人数足够多的时候,当中就会出现一些优秀的作家。那刘慈欣为什么会成为最引人瞩目的那一个?我认为跟他的作品气质有很大关系。每一种文学,都有一个它自己最高的艺术要求。一流的科幻小说就是要给人希望,给人鼓舞,要展开一个比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更浩渺壮阔的世界。刘慈欣的作品,就是对人类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进行了酣畅淋漓的表达。他的科幻小说,就是具备了那种勇气、理想的气质、充沛的激情以及浩渺无边的想象,我认为这是他成功的原因。
昨天刘慈欣在接受媒体群访的时候谈到人工智能,“现在也有一种力量在慢慢取代我们——我不知道人工智能还给我们留下多少时间”。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您对此的思考是怎样的?会担心它取代作家吗?
我所思考的“人工智能”未来有两个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它完全按照人给它规定好的路径发展。如果只是这样,我们完全不需要担心。因为这样的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算法。它只是把过去的、已有的、它所占有的资料全部集中起来,进行合理地推演。
但问题在于,还有第二种可能。就是,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突然发生了一种质变,它能像人那样有创新能力,能“无中生有”了。到这个阶段,可以说,人工智能是可以取代一切创造性写作了。这个时候,它就不是算法,而是非常接近“人”了。这个时候,需要担心的不仅仅是作家,而是全体人类。
其实这种担心,科幻文学很早就捕捉到了。不是从人工智能开始,而是从机器人被人类发明出来以后,这种担心就出现在科幻小说里。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会提出“机器人三定律”的原因。比如说: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顾,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等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