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特别报道-
A9特别报道
  • ·企业家是稀缺资源 其精神需要保护和弘扬
  • ·怎样用4.98平方公里撬动200亿产值?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贾康:

企业家是稀缺资源 其精神需要保护和弘扬

贾康发表主题演讲。

  2月24日,“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暨2022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颁奖典礼”在遂宁射洪市举行。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贾康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与县域财政金融创新”以及企业家精神,贾康给出了真知灼见。

“守正出奇”充分发挥县域层面的可塑性

  如何认识县域经济?贾康表示,县域是华夏历史上最为稳定、带有规模经济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地方政府辖区具体形态。中国的县域一般都是几十万到上百万人规模,在国际上相当于一个小国的国民规模了。它们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对接现代化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成为支撑中国整个产业群落和城市集群大棋盘的基本因素。
  近几十年来,我国县域经济活跃发展,迅速繁荣,这跟地方政府对辖区企业的扶持有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形成对创业创新活动心照不宣的认同、包容和服务意识。
  概而言之,中国在实现现代化和平崛起过程中,县域是“底座”,也将在政府架构扁平化改革中,成为实体政府层级意义上的基层,它们是至少1800多个生龙活虎的具体单位,可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接的国际竞争中做得有声有色。
  县域经济如何超常规发展?贾康表示,改革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招”,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有限政府”的“守正出奇”,使中国的发展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保持超常规特征。放在县域经济发展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具体来说,一是政府要考虑在自己辖区形成合理的战略规划。二是制度创新的供给。地方、县域需要在自己的改革创新方面有所作为,找到审时度势而发力的具体作用点。三是要有政策的供给,例如怎么样掌握“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杠杆式放大”,其中有很多可做的大文章。四是要推进守正出奇的创新发展,科技、人才、环境、物流、文化供给等,一样都不能少。
  勾画了这些以后,财政金融就可以通过财政视角加上“政策性”“创新取向”的正确设计与实施,在县域层面发挥其可塑性。

高质量发展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实体经济是构成我国县域经济的主要成分。”贾康说,在县域经济中发展成气候的企业,大多高科技含量尚不太高,主要对应劳动密集型特点发展制造业。国内大量的实体经济、已有“世界工厂”国际影响的制造业,在县域层面怎么升级至更高附加值和环保、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怎样从主要生产大路货到形成专精特新的产能,这些都紧密联系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认识民营企业的发展。
  “县域经济中活跃的绝大多数市场主体是民营企业,它们有自己的相对优势,也存在相对劣势。”贾康认为,县域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就要毫不动摇继续坚决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当然,这方面在现实中仍面临很多挑战性问题,还需要通过我国县域经济及县以下的创新发展来持续完善它。
  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有何契机?贾康认为,我国中西部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是不足,但从另一个视角来说,也是潜力所在,中西部未必就不能大踏步追赶东部那些比较成功的增长极区域。

保护企业家精神 要尊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全力以赴拼经济,就得总结经验,最终还得落到企业的发展上。在经济生活中,企业家作用非常突出,从中国乃至全球来看,企业家也都是当代最稀缺的资源。”演讲中,贾康高度评价企业家精神。
  他认为,企业家精神表现在创业创新的强烈意识、勇于竞争和试错、敢于承担风险等方面,也体现在企业家有胆识、有悟性、有毅力,甚至是有商业直觉上的过人之处,对于市场、市场机遇的独到理解和把握。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不能以失败论英雄,也要尊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开拓作用和贡献。”贾康说:“企业家一旦进入商业赛道,就要在保证企业生存、参与市场竞争的发展前提下,再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才是完整的企业家精神。”
  怎样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贾康认为,宽容的社会环境、健全的制度保障、良性的市场公平竞争是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催化剂。要营造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鼓励企业家们潜能和活力的充分焕发。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