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浣花溪-
A12浣花溪
  • ·老家的火塘
  • ·快递清单
  • ·路口的哨声
  • ·从前野菌香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从前野菌香

  

□吴小娟

  雨后的山林间,盘虬的树根边,轻腐的枯叶里,生命正在萌动。雨把泥土泡发得松松软软,它努力地拱出个湿湿黏黏的头顶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斜斜穿过树林的时候,它已偷偷为自己撑了一把小伞,藏在枯叶或者伞下的小眼睛,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与暗黑阴冷的地下全然不同的既光明又温暖的世界。
  也许是朝生暮死的宿命,不管是宿雨还是朝雨后的野菌都是全身洁净;或许正因了这短暂的生命,所以它竭尽全力释放自己的鲜香,绽放绚烂。
  每年六月到十月,都是乡里人捡菌子的好时光。山里生野菌,至于这些野菌的孢子是什么时候潜藏在山里的,谁也说不清,乡里人只把它当做大山的恩赐。勤快人捡鲜菌,懒散人捡烂菌。野生菌的鲜美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减,待到日上三竿再去,一则好菌都被人拾走了;二则菌伞撑破,老朽败坏已无鲜美之味;三则虫豸蚂蚁争食菌伞,已无人类口腹之事。
  浑身雪白的是石灰菌,伞朵像贝雷帽一样扣在菌杆上;打着粉红可爱小伞的是小红菌;伞面浅绿且表皮龟状的是青头菌;一身浅黄且滑滑溜溜的是牛肝菌;一丛丛簇生,顶着小白伞亭亭而立的是簪子菌;长在桤木树下灰褐一身的是桤木菌……菌中极品乃鸡枞菌,田间草丛,山间树下,一旦发现便是大大的收获,因为它常常是三朵丛生,高高低低层层叠叠地立着,所以也常常被人叫作“三把菇”。鸡枞菌体型较大,长大的伞菌会分叉,顺着它的纹路撕开,很有鸡胸肉的质感。至于味道,就更像鸡肉了,只要一锅野菌里有一朵鸡枞菌,整锅菌汤都增香好几成。
  儿时拾菌,满山遍野地疯跑,一半的时间都在寻觅的路上。拾菌是有经验的,菌孢子挪动很小,你得记住今年的位置,明年便可按图索骥。采时轻轻提,放时轻轻搁。鲜菌除了拱土的伞顶和带泥的根部都很干净。洗菌时水要多,先把带泥的根部剪掉,然后摘几片南瓜叶就着细细的流水冲洗伞面和全身。南瓜叶面有细细的绒毛,倒像长了天然的刷子,洗这些鲜嫩的菌类再合适不过了。
  半斤腊肉或者半只鸡,都是绝妙的搭配,但一把蒜瓣是必须要放的。也不知道从哪一代传下来的说法,蒜瓣可当菌子煮熟的计时器,蒜瓣熟了菌子肯定熟了。但主妇们往往会多煮一刻钟,保证熟透才开锅。
  近些年野菌中毒事件频发,禁食野菌的广播一大早就在大山周围响起。拾菌的人少了,村里家家洗菌煮菌的场景也远去了。雨后的山林里,野菌依然会破土萌生,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斜穿入林的时候,也依然会照映着朵朵或白或红或浅黄的小伞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