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7 特刊-
A67特刊
  • ·立德树人守初心 内涵发展担使命
  • ·喜迎升本十年 四川旅游学院再续风华新篇章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喜迎升本十年 四川旅游学院再续风华新篇章

四川旅游学院校门

  1985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四川旅游学院的前身——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肩负重任,应运而生。办学37载,学校铸就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校训,扛起“强旅报国”的使命与担当,凝结成“坚毅笃行、精专创新”的旅院精神,为学界称道,令俊彦归心。
  2013年,学校整合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的历程由此翻开崭新一页。十年磨剑,踔厉创新。今日的四川旅游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旅游和烹饪特色鲜明,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砥砺前行。

匠心笃行
凸显鲜明办学特色

  十年砥砺前行,特色办学是奋发的强大动力。
  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建四川烹饪专科学校。专科办学期间,凝练了鲜明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在业界享有盛誉。
  2013年,学校整合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做菜真的需要本科吗?”各种疑问悬在百姓心头。在四川旅游学院党委书记晏启鹏看来,专科阶段,学校解决了“会炒”的问题,但进入本科发展阶段后,更是要在“烹小鲜中传治国之大道”,培养一批具有大志向和大情怀的烹饪人才,以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以更好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
  作为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旅游类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强旅报国”的使命与担当让四川旅游学院依托“川旅融同”计划,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积极参与定点帮扶,为川藏旅游产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学校传承中国优秀烹饪旅游文化,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烹饪旅游现代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强校之路。

锚定目标
推动本科教育跨越发展

  十年步履铿锵,本科教育是奋斗的不懈追求。
  回首十年,四川旅游学院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书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奋斗史。
  经历了办学层次提升,几易校址,数更校名,一代又一代旅院人在创业路上筚路蓝缕,既饱含创业的艰辛,又充满着创业的激情。2013年成功升本,2018年启动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其间,学校多次开展诊断评估和自评模拟演练,还邀请专家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学生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校园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把脉开方”,全校上下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在2021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志着学校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实现新的跨越,迈上新台阶。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在反馈中评价道:“四川旅游学院从校领导班子到中层干部、师生员工,从上到下,充满着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晏启鹏认为,这种精气神代表着教职工观念的转变、角色的转换,充满着自豪感和责任感。“天道酬勤,只要有这股精气神,全校教职工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

凝心聚力
砥砺奋进结硕果

  十年跨越赶超,高质量发展是奋进的激昂旋律。
  十年披荆斩棘,十年繁花似锦。数字的背后,隐藏了四川旅游学院大踏步前进的诸多艰辛。
  学科专业建设稳步推进。主动对接国家重点发展的现代旅游服务业,形成了食品科学工程、旅游产业核心类等五大特色优势专业集群,立项建设四川省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3个,实现国家级一流专业零的突破,建设了3个省级一流专业。立项食品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等2个省级优势学科建设,全面启动食品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休闲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等4个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本科专业总数达28个。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是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学院,是国务院侨办“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计划基地”,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持续引进培养各类人才464人,柔性引进特聘院长、学科带头人等校外高层次、高水平人才33人。目前教师高级职称占46.83%,博士学位占16.56%。教师在全省教学竞赛中成绩显著。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建立了“川菜产业化和国际化协同创新中心”和“川藏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7个,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连续两年获得省级重点项目,2021年实现省级社科一等奖的突破。
  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学校与法国、韩国、美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与希尔顿集团联合建设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成为全球第二家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过去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新的赶考路上,学校将继续肩负“强旅报国”的使命,在求实求是的道路上,追求卓越超越,为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一流大学目标而不懈努力!(杨朝斌 宁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