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宽窄巷-
A13宽窄巷
  • ·甜梦入秋
  • ·角色互换“小跟班”
  • ·故乡的路
  • ·留守的我们
  • ·“浣花溪”征稿启事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留守的我们

□边凌雪

  孩子渐行渐远,蓦然发现我也成了留守一员。
  是的,我们将来要面对更多困难,但我觉得,把余生托付给孩子,这本身对孩子来说就不公平。于孩子,于自己,也不现实。我们已经养成了周末视频的习惯,不曾觉得彼此远离。所以,多年来,尽管留守,但我并没感觉孤独。
  养孩子的目的,是为了爱他,帮助他做更好的自己,不一定是为了把他们留在身边陪伴和孝顺自己。那些被推下悬崖的雏鹰,那些被赶出家门的幼兽,哪个不是在母爱中长大的?动物都懂得让孩子从小去经历风雨和遵从生存法则,更何况人类?
  儿子本科快毕业时,我本能地建议他回成都工作。去意已决的他,被我说得颇不耐烦,那次在饭桌上放下筷子,提高了分贝:“那我回来工作嘛,天天陪你,你觉得如何?”自此,我再也没有要把孩子留在身边陪伴彼此的想法,而是希望他去想去的任何地方,找到能成就幸福生活的天涯海角。
  虽然,我也和其他妈妈一样,深深地爱着孩子,想每天能看到他,想亲手做他爱吃的饭菜,想每天听到他亲热地叫上我一声“妈”,但我有什么权利要求和决定他的未来?他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清晰目标的奋斗着的青年,他应该有和他般配的美好前程和属于他的幸福生活。他也应该像我们当初一样,把最好的给他们的孩子。
  是的,他一开始是我的儿子,现在和将来永远都是我的儿子,我们有割舍不掉的母子情。但终究,他只是我的儿子,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部分,他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我的私有财产。我们应该有清晰的界限感,我是我,他是他,我应该有他离开后好好生活的勇气和能力,应该找到适合自己让自己快乐起来的事情。我应该拥有充实的每一天,还要锻炼好身体,让自己有一个有趣的灵魂。而他,更应该拥有属于他的爱人和孩子,有属于他们的幸福小家庭,有更广阔的天地和走遍世界的能力。
  自从转变观念后,我开始变得明智和理性,也更加支持儿子的各种“天马行空不可理喻”的想法。不管他想去哪里,我都毫无条件地支持,并在他身后好好加倍地爱自己,让他安心闯荡。我现在更能深刻理解所谓母子连心:它不仅是母子之间那种互相牵挂的关系,更应该成为互相理解、尊重、信任、包容和成全。
  岁月终将让做父母的我们越来越老。有一天,我们会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会老态龙钟、记忆减退,会步履蹒跚、目光呆滞。甚至,我们还可能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忘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也会陆续离开这个来过就不曾后悔的世界。但我们能且必须做到的,就是夫妻之间相濡以沫,更加迁就忍让和体贴对方,共同面对和携手迎接随之而来的衰老,把对孩子的祝福和爱深深地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