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明
我的故乡在凉山州盐源县一个叫羊房沟的小村落,那里四面环山,海拔3000多米,雅砻江在脚下咆哮而过。在我的记忆里,故乡的路都是狩猎路、手爬路、马帮路等,崎岖艰险,坎坷遥远。
“出门靠双脚,爬山似登天。”大山大河阻隔了世居山里的人们,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并不夸张。“出门难、看病难、上学难”,困扰着山里人。过去,有的老人一生从来没见过汽车,一个简单的“鸡窝寒”就会夺去一个人的生命。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生产队里完成了小学、初中学业,顺利考上中专的仅有两人,好像是山村里飞出了金凤凰一样,全区都传遍了。
读初中,那得要到区里上学,往返要4天时间。要是上县城,路途就更困难。直到初三毕业参加中考那年,我才第一次到县城,也是第一次尝到了馒头和包子的味道。毕业后,我们又回到家乡,成为小学教师。学校设在公社,往返也要两天的路程。
读书和教书那会儿,感触最深的就是望路兴叹。
山区里的学校实行的是大星期制,上10天课休息4天。我念小学时,有一次过一段悬崖,右脚不慎跌入木桥缝里被卡住,差点儿丢了小命。上初中就更难了,一学期只能回一两趟家,来去都是两头黑。寒暑假,走在河边,塌方、飞石等险情随时可能遇见。
长路漫漫,满身泥灰,狼狈不堪。多少次仰望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山鸟,我多想长出一双翅膀,飞过山顶,跃过江岸,一跃到家。
去年4月,又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闻到泥土的芳香。脚踏红土,重走曾经走过的路,感慨良多。如今的洼里,水路陆路皆通达,天堑变通途。家乡的人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
未来5年,凉山将建成10条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已一去不复返。走在家乡的路上,人们正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