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强双杠”邹敬园:
东京奥运会上,邹敬园摘得体操男子双杠冠军。
10月6日下午,国家体操男队世锦赛选拔测验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体操馆举行,邹敬园发挥不错,展现了良好的竞技状态。
本次体操世锦赛是巴黎奥运会的首场资格赛,男子团体和女子团体前三名将直接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对于邹敬园来说,这是他实现“新梦想”的第一步。
10年前,邹敬园只是一位刚刚进入中国体操队的“小队员”,当他第一次看到中国体操队的“冠军墙”时,就被震撼了。当时,一个想法在他心中萌芽:我一定要成为奥运冠军。
这个梦想,终于在2021年8月3日得以实现——东京奥运会男子体操双杠决赛,他以一套超高难度的动作和完美的表现,获得16.233的高分,摘得该项目金牌。
这一天过后,“地表最强双杠”成为了邹敬园的标签,他在双杠项目上实现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的“大满贯”。
踏入巴黎奥运会周期,邹敬园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下了一个新的梦想——为中国体操男队夺回在东京失去的团体冠军。
1998年1月3日,邹敬园出生于宜宾市翠屏区的一个普通家庭。3岁前,邹敬园体质差,经常发烧、住院,而且饭量也小。母亲刘丽群一直担心儿子吃不饱,经常追着邹敬园喂饭。
那时候,邹敬园很喜欢看动画片《奥特曼》,时常学着奥特曼做倒立。他在沙发和床上蹦来跳去,十分活泼。除了沙发和床,邹敬园也爱去家附近的宜宾人民公园玩蹦床,一上蹦床就不想下来,劈一字马对他来说十分轻松。
2001年暑假,宜宾业余体校的体操教练李小兵来到邹敬园所在的翠屏区打金街幼儿园选学生。3岁的邹敬园被教练一眼相中。邹敬园母亲说:“那时候我们对体操也不太懂,反正想着是运动,肯定对身体有好处,就希望他加强锻炼,身体好了多吃点饭。”
进入业余体校之后,邹敬园的天赋很快就表现了出来。2004年,6岁的邹敬园离开父母,进入四川省体校训练,随后进入了四川省体操队(现四川体育职业学院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跟随曹治国教练训练。
2012年,邹敬园进入了国家队。在队里,他对自己要求非常高,依然是爱加练的那一个。2015年,他在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中一战成名,获得四块金牌。
随后,邹敬园的路走得很顺。2017年世界杯多哈站,初次参加国际比赛的他获得吊环铜牌、双杠金牌,当年全运会夺得双杠冠军,当年10月又在体操世锦赛中夺得双杠冠军。进入2018年,邹敬园表现得更强劲。多哈世锦赛男团决赛,他为中国队实现反超、拿到冠军立下汗马功劳,并卫冕了双杠冠军。他也成为体操世锦赛历史上,第五位蝉联双杠冠军的选手。
然而2019年,被寄予厚望的邹敬园在德国斯图加特世锦赛上失误,无缘双杠项目三连冠。
这是顺风顺水的他首次在大赛上严重失利,教练后来透露,小伙子回去后痛哭了一场。
那次失利,让邹敬园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总结和反思。最终,在东京奥运会时,迎来了“地表最强双杠”。而在父母的眼里,最想的是儿子能回家——“搬家十年了,他只在家里住过两晚上。”
东京奥运会上,因为种种原因,中国体操男队只遗憾地拿到了团体铜牌。巴黎奥运周期,邹敬园在心中埋下了一个目标:“夺回团体冠军。”
平时训练之余,邹敬园非常关心中国体操、中国体育的进步和变化,“这十年间,无论是中国体育还是中国体操,我们都以健康为第一出发点,这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了体操和体育运动中,让全民都能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魅力。”按照“推动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的要求,运动队、运动员进社区、进学校也逐渐形成制度,成为常态。邹敬园所在的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在2019年12月正式成立了“动起来”科学运动文化推广志愿服务队,致力于深耕公益建设、播撒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助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三年来,“动起来”队伍已发展注册志愿者642人,累计服务时长5795小时。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邹敬园表示将认真履职,为“新时代体育的战略定位和如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建言。
人物名片 邹敬园
中国体操运动员,1998年1月出生,202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届体操世锦赛双杠冠军,第三十二届夏季奥运会体操男子双杠冠军。2020年当选四川省第八届先进工作者。2021年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2年,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