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支援海南抗疫刚回家 见女儿一面又上一线
  • ·完成采样后的每一声“谢谢”,都让人充满力量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战疫中的成都一线核酸检测员:

支援海南抗疫刚回家 见女儿一面又上一线

钟佳伶 封面视频截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雷远东 摄影报道

  9月1日,成都被按下“暂停键”。对四川省人民医院临床分子诊断专业组组长钟佳伶而言,成都的“暂停键”,意味着他们的“启动键”。当天,钟佳伶和其他215名刚从海南支援回来的医护人员一起,被派往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四川省人民医院气膜方舱实验室,保障成都全员核酸检测。
  9月3日下午,脱下防护服后,钟佳伶走出实验室透一口气。连续作战让她脸上透着一丝疲惫,面对镜头她有些不好意思。她告诉记者,从9月2日到3日下午,他们的检测量已接近5万管,这是他们日常检测量的5到10倍。
  据了解,为了保障和服务成都市全员核酸检测,按照省卫健委和成都市的部署,在新都区的全力配合下,仅用了14小时就使气膜方舱实验室进入运行状态,日检测能力达到5万管。
  

核酸检测员讲述
超2000万人口城市
如何保障全员核酸检测?

  成都作为常住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全员核酸检测的效率是如何保障的?钟佳伶告诉记者,核酸检测的样本通过送检人员到达气膜方舱实验室后,首先会由负责前期处理的医护人员进行样本数量核对,以及拆箱查看条码是否清晰等,之后会将合格的样本录入到系统,进入后续的检测流程。
  现场,陆续有出租车将核酸采样管送来。其中一名出租车师傅告诉记者,他当日凌晨两点还在运送采样管,“我们是志愿车队,看到群里说有需要就过来了,抗击成都疫情,大家能尽一份力就尽一份力吧。”
  钟佳伶介绍,在经过处理后,就会进入正式的检测流程。“第一个是核酸提取,在标本制备区完成核酸的提取后,把核酸加到试剂里最后控制仪器检测,就可以得到结果了。”
  面对数量庞大的核酸检验量,核酸检测员又是如何应对的呢?钟佳伶表示,在气膜方舱实验室,可以进行流水线操作,每个工作人员都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每个人都要尽到自己最大的能力去配合工作组,才能使流水线的效率提高起来,“这相当于每位人员在岗位上都要完成好几项对应的工作,也要和周围相关岗位的同事形成默契的配合,才能高效完成核酸检测。”钟佳伶说。
  

工作节奏变了
日检测3000管到日检5万管
压力大时会组织聊天释压

  钟佳伶告诉记者,应急检测和日常检测在数量和工作节奏上有较大差别,“我们在医院里进行的日常检测,应该是在3000管左右;而在气膜方舱实验室进行的应急检测,多的时候日检测量会达到四五万管,即使少的时候也至少上万管。”
  数量的巨大变化带来的则是工作节奏的改变,“大规模核酸检测时量就很大,需要大家有足够的默契和配合。”钟佳伶告诉记者,疫情形势发生变化后,团队分成了四个组轮班,每个班次的工作时长也会比原来长一些。
  “确实时间很紧,压力很大,我们也组织了一些线上活动,多聊聊天,释放一下情绪,能更好缓解压力。”钟佳伶说。
  

刚从海南支援回川
见到女儿还不到两小时
就接到任务奔赴抗疫一线

  钟佳伶和她的团队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就一直从事核酸检测工作。上个月,他们完成气膜方舱实验室演练后接到了奔赴海南支援抗疫的任务,从8月6日到27日,在海南总共支援了21天。
  “我们在遂宁隔离了2天,按照要求居家的第二天,就接到任务奔赴成都抗疫一线。当时刚把女儿接回家,才见了两个小时,就到这里来了。”钟佳伶说,“孩子很想我,但平常也只能通过视频看一下她。每次孩子都会说妈妈,我想陪你这类的话。”
  “女儿之前不会骑自行车,可她的小伙伴们都能骑了,她也很沮丧,我们也一直在尝试教她骑自行车。但是9月2日,她突然就告诉我已经会骑了,我感觉好像错过了什么。”钟佳伶说。
  虽然有一些遗憾,但钟佳伶却并不后悔。“成都本轮疫情发生后,不仅是我们医务人员,包括各个行业的人都在尽力,我们小区群里就有不少人响应号召成为志愿者。对于战胜疫情,我还是有信心的。加上我们团队刚从海南磨炼出来,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大家充满斗志,我们必定尽最大的努力完成最大的检测量,助力疫情防控。”钟佳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