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散文-
A13散文
  • ·梦里依稀亲人聚
  • ·抱鸡
  • ·坐公交车旅游
  • ·那年的山火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抱鸡

  

□徐宇

  孵化小鸡,在川东北大巴山里没有这么文雅的称谓,而是叫抱鸡。抱鸡得有种蛋,家乡人俗称为鸡公蛋,当然鸡公是生不下蛋的,那是母鸡受精后生下的蛋。
  立春时节,母亲搬出一个半新的箩筐,用木棍细心地敲去上面的尘埃。然后,把父亲从屋后松林里搂回的一大背篼松针放进去,差不多与箩筐口持平。母亲拿出一件棉褂子,铺在松针上,孵化小鸡用的窝巢就搭建好了。
  每当春天到来时,父亲和母亲就用相同的手法共同完成这个工作。扒好松针的箩筐窝,被抬到他们睡觉的屋子里。在后来的日子里,父亲和母亲会视它为自己的孩子般全心全力地照顾。
  大巴山里有这样一个说法——抱鸡如算命。当碰上抱不出鸡的某个年头时,父亲和母亲显得非常纠结,担心这害怕那,谨小慎微的生活捆绑了他们的手脚。
  抱鸡过程中,有一个最关键的角色——挑选小鸡的妈妈。醒窝的母鸡是不行的,只有选正在抱窝(酣睡)的母鸡,才能尽职尽责地完成抱鸡任务。父亲和母亲会对家里的抱窝母鸡进行考察,最终确定谁来当这个妈妈。
  记得有一年,家里没有抱窝的母鸡,母亲强行将一只母鸡按在窝里。哪知,这只母鸡死活不认身下的“蛋娃娃”。刚被放进窝巢里,它就用力顶起窝盖,“咯咯咯”,一路欢歌而去。母鸡跑了,窝里的种蛋被晾在一边,这可急坏了父母。
  只有马上救急,刻不容缓。父亲和母亲去老屋周围人家联系能抱窝的母鸡,主动提出条件,待小鸡孵出来后,以一对小鸡为酬谢。后来,他们不得不自备抱鸡母,彻底降低坏蛋的风险。
  母亲将14个鸡公蛋放进窝里。放蛋时,她将鸡公蛋尖头朝下,偷偷地塞在母鸡屁股底下,让种蛋全部藏在抱鸡母的肚子和屁股下。孵抱了十八九天后,母亲端来一盆温热水,将鸡公蛋放在温水中。山里人叫拐水,实际上是让蛋壳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时,鸡蛋会不停地在水面上摇动,表明即将孵抱成功,小鸡会在两三天后破壳而出。
  春天是美丽的。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父母,每当春天到来,仍不忘抱一窝小鸡,充实晚年的生活。有小鸡相依相伴,才不会孤独,不会寂寞,才有蓬勃生机。
  春天是曼妙的。刚抱出的小鸡,体力单薄,松针般的细腿儿,一步一跌倒,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它们跌倒后,又顽强地站立起来。父亲和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逢坎儿、遇沟儿,就用宽木板搭个平桥,精心地呵护它们,不让它们摔倒。
  40天后,小鸡们迈着稳健的步伐,在鸡妈妈的身边走来走去,同时也学会了保护自己,防范盘旋在天空中的苍鹰。每当听到鸡妈妈发出的预警,它们就会迅速就地隐蔽或钻到鸡妈妈的怀里。
  它们一天一个样,让整个春天丰盈起来。父亲和母亲不再呵护它们,时不时地用棍棒把它们往外轰。父亲大声训斥道:“每天懒起一坨,只晓得待在窝边守现成吃的。长一双脚杆,咋不出去自己刨弄(找)吃的?”
  我们小时候,父亲也是这样训斥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