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当代书评-
A12 当代书评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A12当代书评
  • ·《巴蜀中医文献珍本汇刊》等首次整理出版
  • ·《国文课》:探寻中国文化脉络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收 录 巴 蜀 历 代 中 医 名 家 著 作 160 余 种

《巴蜀中医文献珍本汇刊》等首次整理出版

《巴蜀中医文献珍本汇刊》

《川派中医名家珍本汇刊》
 

  中国医学历史悠久,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国医学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成为后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医学宝库,需要人们不断地去认识和掌握。而如何进一步发掘、整理、继承和发展中医文献成果,是摆在人们面前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巴蜀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巴蜀中医名家众多,著述宏富。先秦文献《山海经》中就已对巴蜀医药有了明确记载。2012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西汉墓中,发掘出土了人体经穴髹漆人像和九部九百二十余支医学竹简,其中《敝昔医论》极有可能是扁鹊学派已经失传的经典医籍,反映了巴蜀医学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8月1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巴蜀书社获悉,作为巴蜀书社与四川大学相关单位一起规划并出版的大型中医文献整理丛书《中医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中医文献集大成之作《巴蜀中医文献珍本汇刊》《川派中医名家珍本汇刊》等首次整理影印出版,共收录巴蜀历代中医名家著作160余种。

《中医宝藏》重要组成部分 收录了许多难得一见的孤本

  《中医宝藏》的编纂和出版,充分整合了四川大学校内外学术和文献资源,如四川大学中医文化与养生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以及其他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共同参与。这次整理出版的巴蜀中医文献,收录了许多四川民间藏书机构如淘书斋、川源古籍、华文堂等单位所珍藏的巴蜀中医钞稿本,许多都是难得一见的孤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历代巴蜀80余位中医名家如唐慎微、史堪、文永周、陈际昌、王鸿骥、王光甸、曾懿、巫燡、江秉乾、刘善述等人著作按中医分类法编入《巴蜀中医文献珍本汇刊》第一、二辑之中,而杨凤庭、齐秉慧、罗绍芳、刘仕廉、郑钦安、温存厚、唐宗海、何仲皋、张骥、卢铸之等19位巴蜀中医名家著作则以人物为中心编入《川派中医名家珍本汇刊》之中。
  据巴蜀书社林建社长介绍,巴蜀书社长期致力于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成果的出版工作,在继出版《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之后,2018年开始,巴蜀书社与四川大学相关单位一起规划并出版大型中医文献整理丛书《中医宝藏》。巴蜀书社总编侯安国提到,《巴蜀中医文献珍本汇刊》《川派中医名家珍本汇刊》属于大型中医文献丛书《中医宝藏》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医宝藏》除已经出版巴蜀中医文献以外,还出版了域外朝鲜、日本、越南等汉籍中医文献著作,其他十余种中医经典文献珍本汇刊如《难经珍本汇刊》《神农本草经珍本汇刊》《金匮要略珍本汇刊》以及中医分科分类文献如诊法、针灸推拿、温病、内科、外科、伤科、女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口齿、养生、医案医话医论等珍本汇刊已在陆续出版过程中,预计2023年底前完成所有《中医宝藏》40余类近3000册的编纂和出版任务。巴蜀书社在出版《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中医宝藏》大型医学文献的同时,还出版了一系列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著作,如《郑钦安医书阐释》《天回医简书迹留真》《吐鲁番文献合集·医药卷》等,从而形成了巴蜀书社重要的出版特色。

《中医宝藏》丛书总主编李勇先:中医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影响重大

  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医宝藏》丛书总主编、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献整理与研究专家李勇先教授。据他介绍,《中医宝藏》的编纂体例,是在充分吸收已有整理成果编纂体例优点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中医发展的特点,按照“经纬结合,两翼拓展。中西汇通,文明互鉴”的理念进行编纂,以期全方位、多角度反映数千年来我国中医成果及其对外影响力。
  所谓“经纬结合”,就“经”而言,主要对我国历代中医经典名著及其相关校勘、注释、研究等成果加以专门汇编,充分突出这些中医经典在我国中医理论建设和临证经验总结等方面所发挥的核心作用。就“纬”而言,主要根据中医学科属性进行分类编纂,涉及中医基础理论、诊法、针灸推拿、本草、方书、临证综合、温病、内科、外科、伤科、女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口齿、养生、医案医话医论、医史、通论、丛书等,每类之下收录历代有代表性的中医典籍,充分体现其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历史影响,反映不同历史阶段我国中医发展的情况。
  所谓“两翼拓展”,包括两大部分:一“翼”是充分反映中医地域文化特色,我国医学发展地域特色鲜明,并形成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医学流派,如巴蜀医学流派、江南医学流派、岭南医学流派、湖湘医学流派、齐鲁医学流派、西北医学流派等。作为地处西南的四川大学等相关编纂机构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中医宝藏》集中反映巴蜀医学特点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巴蜀中医名家成果。李勇先教授表示,将对巴蜀历代中医古籍进行系统整理,尽可能地将流传于民间的巴蜀中医古籍进行抢救性发掘和搜集。
  另一“翼”是充分反映我国传统医学对亚洲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将对亚洲国家汉医文献(限汉籍文献)进行编纂和整理,已出版了《朝鲜汉籍中医文献珍本汇刊》《东医宝鉴珍本汇刊》《越南汉籍中医文献珍本汇刊》《日本医籍钞稿本汇编》《和刻日本汉医名家珍本汇刊》等,从中可以看出源远流长的中国医学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影响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无论是‘经纬结合’还是‘两翼拓展’,都要充分体现‘中西汇通’‘文明互鉴’这一特点。要让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要走中外医学交流互鉴的道路。”李勇先说。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