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四川天气创下多个高温纪录
▲7月四川最高气温大于35摄氏度高温日数分布图。
7月上旬四川高温天气过程。
制图 杨仕成
刚刚过去的7月,四川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烤”验。8月3日,记者从四川省气候中心获悉,7月四川天气创下多个纪录——全省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26县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大值,全省平均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高温最长持续时间排同期历史第一。
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进入本世纪以来,全国大范围持续高温发生的典型年份有2003年、2013年、2017年等。总体来看,今年的高温天气开始时间早于上述3年。
这个7月,四川全省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为25.8℃,偏高2℃,其中资中偏高3.7℃;在15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中,全省有127县站出现了最高气温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65县站最高气温超过39℃,29县站超过40℃。其中,有26县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大值。
宜宾筠连7月15日最高气温达43.4℃,为今年以来全省气温最高值。
7月,全省平均高温日数11.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8.6天,为历史同期最多。其中,盆地大部高温日数为10~22天,盆中、盆东北的高温日偏多了10~15天。高温打卡“冠军”是泸州古蔺,高达24天。此外,全省共有85县站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
高温不仅“出勤率”高,而且还连着来。7月,高温最长持续时间全省平均为7.5天,57县站高温持续时间超过10天,盐边、米易站高温持续时间达15天。
热浪不只波及四川。7月10日,上海徐家汇站最高气温达到40℃,是上海有气象记录以来发生最早的一个40℃高温日;12日,浙江杭州气温突破40℃,创下极端高温最早纪录……
7月,四川没有区域性暴雨过程发生,全省平均降水99.6毫米,偏少50%,为历史同期最少,有35县站降水为本地历史同期最少,其中威远、资中等地降水量不足10毫米。
根据四川省伏旱标准监测,至7月底,全省先后有82县站出现伏旱,其中轻旱57站,中旱25站,旱情主要集中在盆东北、盆中及盆南。
干旱导致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部分无水利灌溉的稻田出现不同程度开裂。
7月中旬以来,分散性局地降水天气过程缓解了部分地方旱情,但到目前,新津、新都、龙泉驿、中江、仁寿、汉源、广元、雁江、简阳、安岳、乐至、东兴、资中、威远、合江、古蔺、荣县等17县站旱情仍持续。
在持续的高温天气影响下,空调、空调扇等大功率电器频繁且长时间使用,造成用电负荷大幅度攀升。
7月,全省平均制冷耗能为65.7度·日,较常年同期偏多40.2度·日,为近40年来最多。
制冷耗能最多的是广安武胜,达157.2度·日;增幅最大的是内江资中,偏多99.4度·日。
只有在川西高原,凉爽是“天然”的,7月,川西高原制冷耗能大部为0度·日。
进入8月,“烤”验还会继续。
四川省气候中心预计,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川西高原北部(阿坝州北部)、盆地东北部(南充、巴中、达州、广安)、盆地西北部(广元)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0%~20%,省内其余地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0%~20%。
盆地南部(自贡、宜宾、泸州)、盆地中部(资阳、遂宁、内江)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0℃~2.0℃,省内其余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1.0℃。
8月是防汛关键期,同时,高温少雨的天气,也将给生活生产带来影响,提前做好这些很重要:
▶继续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的监测及预警,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次生灾害的防范工作。
▶注意防范短时强降水、雷电、局地阵性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
▶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盆地中部、南部旱情仍在持续,各地应抓住降水过程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合理调配农田水利工程蓄水保水,尽量减轻干旱危害。
▶注意防范因高温晴热天气造成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