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4 宽窄巷-
A14宽窄巷
  • ·广告
  • ·南溪长江第一湾
  • ·“浣花溪”征稿启事
  • ·铜山觅玉江石刻
  • ·铁山古道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铁山古道

  

□胡为民

  一个周末,我用脚丈量了家乡那条蜿蜒在崇山峻岭的古驿道——铁山古道。
  铁山古道,古荣州(今四川荣县)通往嘉州(今四川乐山)和成都的驿道,是三国时诸葛亮进军西南的陆路兵道,是南丝绸之路的分道,是荣县自秦汉以来的盐铁马道,也是川南进成都的官道。
  荣州的铁器、盐、陶瓷、茶叶等从这条古道源源不断地被送到乐山和成都。如果从成都出发,从仁寿县进入荣县西部的铁山古道,一路上都有驿站,这些驿站是用“铺”来命名的。
  陆游就是从乐山这条驿道到荣州上任的。上世纪40年代初,荣县到乐山的碎石公路建成,古驿道慢慢被冷落。岁月流逝,这条驿道如今已经面目全非,只在山岭处隐隐约约显现出沧桑的影子。
  那个阳光灿烂的周末,我饶有兴趣地探访了荣县长山境内雷鸣泉至打水店约一公里长的古驿道。这段古道全由石板铺成,有的被掩在草丛中,有的两边是水田,许多石板上残留着深深的马蹄印,不禁让人想起这条隐藏在群山中的古道古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盛况。
  雷鸣泉的得名有个传说。古道旁有一块天然巨石,大石中间有一洞,天上打雷时,就有泉水流出来。久而久之,巨石下形成水坑蓄水,清冽甘甜,过往行人常掬水解渴。巨石后面曾经有一座庙。有年天干,山上水奇缺,庙里的和尚灵机一动,每天清晨击鼓如雷,小石洞的水就哗哗哗地流出来,寺庙和山上几户人家的饮水问题就解决了。
  打水店,是古道上的一个幺店子。
  据说,曾有母子俩在此开小食店,待人和气,常给过往行人赊账,物品价钱公道,生意还算不错。小食店离场镇山高路远,其他食材可以几天去一次场镇购买,唯有酒水销量大,小伙子每天都要步行十多里山路到铁厂铺购买。
  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个乞丐,喝了两碗酒,还嚷着要上酒。“客官,店里的酒卖完了。”妇人赔着笑脸说。“你屋后的井里不是装有酒吗?”乞丐笑着说。“古井里是山泉水。”妇人柔声说。
  哈哈哈,哈哈哈,谁说没有酒呀?乞丐起身,醉醺醺朝门外走,边走边吟:天高不算高,人善心最好。屋后水井前,喊声“酒出来”,甘醇醉路人……乞丐一出门,就没了人影。
  那晚,妇人对儿子说起白天发生的怪事。第二天早晨,小伙子悄悄来到水井前,喊了一声“酒出来”,舀起井水一尝,泉水果然变成了甘冽的酒。有了取之不尽的“酒”,小食店的生意更好了。
  妇人去世后,儿子也老了,把生意交给后人。后人起了歪心思,在“酒”中掺水。酒越来越淡,食客自然越来越少,最后,小店只得倒闭。
  还有三板石、倒马坎、啸天龙……一个个小地名串起一段段久远的故事,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哒哒的马蹄声已经远去,但古驿道仍活着,它是最丰富、最生动的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