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四川-
A9四川
  • ·梳理自身文化谱系 关注与外界的联系
  • ·如何普及考古?建议博物馆多办展览
  • ·超450万网友云打卡西南“青铜盛宴”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考古文博专家共话西南青铜文化:

梳理自身文化谱系 关注与外界的联系

考古文物专家圆桌对谈,共话西南青铜文化。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周琴
  本版摄影陈羽啸
  1986年,三星堆遗址的两个祭祀坑横空出世,出土的金器、象牙、玉器等一批重量级文物震惊世界;第二年,考古人员在凉山盐源发现了大量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古墓葬,出土了一大批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物。2001年,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金器、玉器和铜器,特别是玉琮、金面具等,与三星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四川的三大青铜文化,在短短的15年里被陆续发现。
  6月14日,四川省考古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霍巍做客“名人大讲堂”,讲述四川青铜器集体上新背后的故事。讲座后,霍巍教授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周志清,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王方参加了2022年名人大讲堂新增设的板块——圆桌会,共话西南青铜文化从何而来,最终又将去向何处。

盐源为何能出土这么多青铜器?

  说起四川青铜文明,很多人会脱口而出:三星堆、金沙遗址。而对于盐源与青铜器之间的关系,却难以画上等号。近年来,盐源县境内皈家堡遗址、老龙头墓葬群和旱船遗址等考古发掘,相继出土石器、铜器、陶器、铁器、金器等文物上万件,特别是出土大量造型独特的青铜器,见证了盐源青铜文明的独特魅力。
  在很多人印象中,盐源似乎并非一个经济文化非常发达的地区,为什么在当地能出土这么多的青铜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周志清是盐源老龙头墓地发掘的负责人,他扎根凉山州考古近20年,对当地了解颇深。
  在周志清看来,盐源很早以前就处在一条文化通道上,“新石器考古已经证明至少在距今5000年前,这条从北往南的通道就已经存在,而盐源青铜文化也是在这条通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外,盐源地处在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又处在横断山区的北段,从区位优势上非常重要,且自然资源丰富,“它的盐、铜、铁等蕴藏量非常大,尤其是盐,也为后期的盐源青铜文化奠定了基础。”在周志清看来,对于当初的盐源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衡量,“当时的盐源就像是一条高速公路,从这条通道可以一直进入整个云南,甚至到东南亚。”

玉在中国人生活中扮演何种角色?

  四川不仅出土了很多青铜器,出土的玉器也十分丰富。2001年,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金器、玉器和铜器,特别是玉琮、金面具等,与三星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王方介绍,目前来看,在四川地区最精美的玉器主要是出自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这两个古遗址出土的玉器都统称为古蜀玉器。以三星堆和金沙为代表的精美的玉器,从考古发现来看它们都是出自祭祀活动场所,说明这些玉器跟黄金制品、象牙一样,是作为古蜀祭祀神灵的重要礼器。
  玉从古至今就象征着美好和高尚,中国人崇玉和爱玉是有特殊性的。“关于玉中国有很多的俗语,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黄金有价玉无价’等,玉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代表着一种文化,是一种观念、一种情感的载体,它跟其他一般的物体不一样。”王方说,对玉的偏好是中国人独有的,三星堆和金沙在这一点又特别明显,“在祭祀场所他们以玉通神,以玉礼神,以玉祭神,说明这个东西是有灵气的。”

未来四川考古研究将走向何处?

  三星堆的发现,带动了整个四川地区甚至整个西南地区青铜文化的研究。霍巍认为,四川地区早期青铜文化的形成、来源,跟三星堆的关系等,还需要提供更多的考古资料,并对旧有的资料进行梳理。谈及四川考古研究未来将走向何处,霍巍坦言四川的考古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所以我们要通过对自身文化谱系的梳理,把自己的文化发生、发展的脉络梳理清楚,另外还要关注的就是我们跟其他区域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下,所以完全有可能还有一些来得更远的文明因素,我们都应该去正视它,这样才能科学系统地认识四川考古文化自己的体系。”
  在周志清看来,只了解四川不了解周边或者更远的地方,就没有办法真正了解四川。“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化,无论是三星堆还是金沙,包括现在的盐源青铜文化。”他相信,除此之外未来肯定还将有更多的发现,“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作为曾经的一名考古工作者,如今的文博工作者,王方深感四川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这块土地就不断带给我们惊喜,不断有层出不穷的考古发现去改变我们的认识。”作为一个博物馆人,她希望未来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博物馆作为平台,将一直准备好去把文化阐释好、传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