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组团”最重要的是优势互补
  • ·跨区域发展能形成相对明显的产业特征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达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谈“达州- 南充组团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

“组团”最重要的是优势互补

达州·通川(北京)创新中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业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支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创新毗邻合作、园区共建、飞地经济等新模式。达州的探索和经验,如何运用到达州-南充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实践中?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达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

拓展发展空间 达州的“飞地园区”方兴未艾

  5月8日,大竹(成都)总部经济产业园在成都揭牌成立。产业园由成都市成华区和达州市大竹县以飞地园区模式共建,面积4.3万平方米,将聚力打造资源共用、合作共促、成果共享的创新平台。
  “总部在成华,生产在大竹”,按照这个思路,两地将科学策划项目,精准招商引资,共同推动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与大竹经开区签署的合作协议落地落实,全力推动产业园尽快投产达效,共同打造“飞地经济”发展样板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在此之前,通川区一直在着力破除地域藩篱,积极探索、加快推进“飞地经济”发展,走在了达州各区县前列。
  早在2020年7月,通川区在北京中关村海淀园内建立的“中关村(达州·通川)孵化中心”便开始运营,并成立了北京飞地孵化工作小组,促成了“北京飞地孵化器”与“通川本地加速器”的有效衔接。同时,通川区还成立了“融入东西部大循环—通川(上海)协同创新示范中心”,助力通川发展。
  达州市人民政府在推动开放合作、拓展协同发展新空间方面也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将支持达州经开区探索“飞地园区”、共建万达开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支持川渝毗邻地区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区;推动设立万达开统筹发展基金,协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的增长点。

努力扬长避短 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

  “省委支持达州与南充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达州有优势,但也有短板。”达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达州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动力不足;产业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高能级平台不足,缺乏龙头企业支撑;投资缺乏大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不足等。
  “组团,最重要的是优势互补,只有强强联合,才能共同带动周边和毗邻地区加速发展。”该负责人表示,省委提出,要“一盘棋”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一体化”推进机制协同、产业协同、平台协同、政策协同,“一条心”抓好高水平合作——这为达州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盘棋”,达州有两层考虑:一是与南充协同做大做强,引领带动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二是协同万达开区域,打造川东北渝东北核心增长极,引领带动成渝双圈北翼振兴。
  “一体化”,这是达州与南充组团发展、与万达开统筹发展的重点指导。当前,在推动万达开统筹发展的过程中,达州着力于机制协同、政策协同、平台协同等,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在过去推动川东北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达州也与南充进行了良好的互动,比如协同推动重大交通、重大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一条心”,达州将加强与南充对接,站在组团打造省域经济副中心的视角,积极谋划一批重大合作项目、重大合作事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切实把省委战略落到实处。

打破行政壁垒 将借鉴推广成功的改革经验

  在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方面,达州当前已推出具体举措22条,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并探索建立财税利益分享机制,共同打造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为此,达州打造出了有吸引力的合作平台。例如,开江县与开州区共同组建“制造业发展联盟”,联合组建产业招商小分队4个,先后前往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开展招引活动5次,成功引进3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达州东部经济开发区与开州浦里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中的廷江光电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园,目前已初具规模,前景可观。
  达州市发改委主任袁勇在参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期间表示,未来五年,达州将聚焦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持续深入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在规划、产业、要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有机融合,共同编制并推进实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专项方案。
  未来,与南充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达州将借鉴推广已有的成功经验,以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为主线,探索构建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一体化的产业培育机制,统一行政审批与项目管理机制,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一体化配置改革,同时建立一体化的人才集聚制度,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分享管理制度,构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机制,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积极构建协作共赢的发展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