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要闻-
A6要闻
  • ·此次“全国十大”评选竞争激烈前所未见
  •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四川考古进入全新时代
  • ·旧石器考古就像“盲人摸象”摸得越全认知越多
  • ·重走古蜀文明发展路 纪录片《古蜀瑰宝》第二集播出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重走古蜀文明发展路 纪录片《古蜀瑰宝》第二集播出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曾洁戴竺芯)3月31日晚,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出品的大型考古纪录片《古蜀瑰宝》第二集《迁徙·融合》亮相央视纪录频道,四川卫视当晚9点15分播出。纪录片以古蜀文明遗址的最新发掘及研究成果为主线,摄制组尝试重走古蜀文明的发展之路,勾勒出距今5100年到2600年间古蜀文明的形成脉络。
  古蜀文明如何发展而来?考古发现,古蜀人一直在有规律地进行周期性迁居。
  距今4600年,营盘山遗址被废弃,先民们离开生活了700年的家乡,一路南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他们必须做出这样的选择?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明和同事花了6年时间,终于揭晓了营盘山先民迁徙的谜题。
  在距今6000-4000年间,地球气候剧变,北半球气温骤降,曾经辉煌的人类第一个帝国——阿卡德帝国消亡。同时期,营盘山也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4700年前,成都平原河网密布,水患频发,气候条件本不适宜人类居住。但这一次气候灾变,却恰恰改变了这里的物候条件。源自黄河上游与源自长江中下游的两支古人类,分别沿岷江、长江进入四川盆地,并在成都平原这片全新的沃土上相遇,他们在这里驻扎、修城、繁衍,由此揭开了古蜀人大规模改造四川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