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加快引大济岷水利工程建设 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 ·探索不同配餐模式 解决老年人“吃饭难”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建议:

探索不同配餐模式 解决老年人“吃饭难”

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

  

委 员 在 这 里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等服务。
  “衣食住行”是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但在日常生活中,看似简单的吃饭问题,对于部分老年人来说却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就如何解决老年人“吃饭难”提出了建议。

调研
老人做饭耗时不方便 一线城市积极探索助餐配餐服务

  “说到‘吃饭难’,其实包含老年人自身的困难,以及社会运营老年食堂的难题。”郑鈜在调研中发现,没有与儿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自己做饭耗时、耗力、不经济,各种成本较高,而结果是饭菜品类少、食用量小、可能产生浪费,还容易引发用气用电用火等安全事故。同时,社区食堂不但建设难、运行难、管理难,而且难以便利、贴近服务老年人。因此,亟待提高为老年人提供用餐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越来越重视对老年人“就餐难”问题的解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以“配餐”等方式满足老年人需求,较好地回应了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同时,部门的政策落地也在加快推进,在民政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组织实施的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中,强化了助餐等服务能力。北京、重庆、广州等地积极探索为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建议
探索不同配餐模式 为老人提供优质高效配餐服务

  对此,郑鈜认为,应该把为老年人配餐作为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形成工作方案在全国推广;强化社区职责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快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难”的问题。在满足老年人基本性、多元化需求的同时,积极在订餐、制餐、送餐环节创造新的就业领域和就业机会,多渠道增加社会福祉。
  配餐可依据不同条件探索采用不同模式,如“建设专业平台”“成立专门机构”“政府购买服务”“群众点餐+中央厨房+社区配送”“企业投资+政府补助+社会参与”“企业化运作+公益化管理”“餐食多元化、健康化、营养化”“配餐管理数据化”“配餐过程适老化”等,不断提升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配餐服务的水平。
  同时,还应加强对配餐全流程安全监督和管理。探索为老年人配餐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模式和相关标准建设,强化对老年人配餐的安全监督管理及相关技术要求,规范管理餐饮的供应链、配送链、菜品制作信息描述、系统化健康经营管理以及制餐配餐设施与服务等,保障为老年人配餐的安全和健康。推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为老年人配餐工作中的应用,发挥保险的他律作用和风险分担机制。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