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4 深读-
A14深读
  • ·诺奖作家与北大教授合著《唐诗之路》
  • ·《王羲之放鹅记》:凸显古代名人生动鲜活面貌
  • ·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王羲之放鹅记》:凸显古代名人生动鲜活面貌

《王羲之放鹅记》

  翻开《王羲之放鹅记》这本书,一股浪漫优美、新奇古怪的气息扑面而来。32篇围绕中国古代书法、绘画大师展开的故事,有传奇,有故事新编,有博物学,有艺术史,有民俗学,有寓言,有志异,有幻想。

古代书画大师的“侧面”描写

  同以往古代文人传记不同,这本书在记述这些大师人生的过程中,广泛地采摘轶闻野史中那些关于他们人生“侧面”的描写,让类似王羲之、米芾、韩干、宋徽宗、杨凝式、倪云林等等遥远的庙堂上供奉着的古代书画大师,以一种活生生的方式,或诡异、或日常性地呈现在书中各种奇异的故事里。
  “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贡布里希的这句名言,对于中国古代艺术似乎尤其适合。中国古代艺术与中国哲学一样,首先关乎的是人,人心的,人性的。所以,古代书画的欣赏,讲起来,最好还是先从其创作者讲起。《王羲之放鹅记》这本书,正是这样的尝试。
  《王羲之放鹅记》中的人物都是中国艺术上不可忽视的“明星”。但作者叶行一让这些平时只以冷峻、专业的面目存在着的中国国宝级的艺术大师们,凸显出他们本来作为“人”的鲜活与灵动。叶行一说:“我只是习惯平等地看待所有人。”他写每一个书画艺术爱好者都向往的璀璨繁华时代,同时也不避讳那时候流弊、落后的缺憾。有艺术家们崇高的追求,也有他们遭遇的不甘、郁结和不得志。

中国传统笔记小说的一次复兴

  在《王羲之放鹅记》里叶行一写王羲之,引用王羲之自己的作品《寄周抚》:“二十六年来,我的境况总是不好,感觉到一天天的衰老。我家老妻最近病情严重,常常深夜呕吐不止,时日大概也不多了,可我什么也做不了。”他这样写宋徽宗《永别了,画院》:“我让人鉴别内府收藏的历代书画,上至曹不兴,下到黄居寀,分门别类地编撰成书谱和画谱供他们学习。我自己所做的画也并不吝啬赏赐给大家,供他们欣赏和学习。宣和四年的三月份,我记得最清楚,当时来了好些人,我把平时临摹的古画拿了出来,大家争先恐后地抢,李唐和苏汉臣差点打了起来,这些人平时那么文弱,想不到为了画竟然能不顾形象。我坐在那里,喝了点酒,心头有一些荡漾,希望他们永远那么活泼,希望我的画院永远那么热闹。”
  艺术的价值常存有不确定性,但是也造就了产生艺术价值的故事的无限可能。真真假假之间,答案就在读者自己的心中。叶行一的这本书是中国传统笔记小说在现代汉语里的一次复兴,他用现代白话文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传统的古典志异故事,作家王这么评价本书:“叶行一书中的这些故事,这些艺术家们的传奇,包括他们一生为之癫狂无法说出口的那些追求,就像这缥缈的香气一样,似乎毫无用处,却令人动容。”
  作者叶行一,做过编剧、写过广告,会受一时的兴趣驱使学吉他、刻皮子、写毛笔字,现在是一名非遗传承人,沉迷刻砖拓字。或许与个性有关,他习惯通过冷淡的叙述方法来讲述真实历史人物的故事,既有世俗的热闹,又有解离的雅致。幽默、口语化的语言,在还原艺术家性格面貌的同时,赋予他们更多“人”的神采,常让人会心一笑。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李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