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4 散文-
A14散文
  • ·大邑过年粽子香
  • ·摆盘子菜
  • ·生活服务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大邑过年粽子香

  

□杨庆珍

  “你们过年要包粽子?”外地朋友一脸惊讶地问我。说到粽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粽子飘香,营造出浓厚的端午氛围。但在我的家乡四川大邑县,春节前家家户户包粽子是雷打不动的习俗。在我幼年的记忆里,腊月底,柴灶上咕嘟咕嘟着一大锅粽子,香味随着灶屋里升腾的热气飘散到村子上空,提醒着人们:就要过年了。
  位于成都平原以西的大邑县,腊肉粽是过年不可或缺的美味。碧绿清香的粽叶、烟熏好的腊肉、红豆和巴山子,是成就腊肉粽的重要元素。刚煮好的粽子最好吃,热气腾腾,剥开一只,浓郁的粽叶香混合着米香、豆香、肉香席卷而来。一口咬下去,咸鲜香浓,尤其是蜀椒带来的微麻,风味独特。
  粽叶来自当地野生箬[ruò]竹,这种禾本科箬竹属的植物,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林间、山岩中。大邑的地理结构呈“七山二水一分田”,除西岭雪山高山区域,三分之二的丘陵地势,以及云雾、温差、湿度、土壤等,都适宜箬竹生长。山里人家的房前屋后,往往丛簇生长着大量箬竹,方便就地取材。箬竹叶通常宽10厘米、长40厘米左右,正是包粽子最理想的尺寸。
  包粽子用的箬竹叶,闻上去有一股清香和山野之气,给人回归竹林与自然的感觉。聪明的大邑先民早就发现,用竹叶包粽子,经水煮后不破,而且竹叶具有特殊的防腐作用,可延长粽子的保存时间。
  大邑粽子的美味,还有腊肉、红豆、巴山子的参与。红豆颗粒大,巴山子粒小,前者圆后者长,同属于豆科。红豆就是赤小豆,中医认为具有清热祛湿、利水消肿等作用,可以对抗潮湿的盆地气候。巴山子就是巴山豆,产量很低,在大邑也在逐年消失,不容易买到。
  包粽子是大事,至少需要一整天,得全家齐上阵,这也是亲情的总动员。爸爸从山里摘回新鲜箬竹叶,我和弟弟负责清洗,坐在小板凳上,用毛巾蘸上淘米水(妈妈说淘米水最能去污),把一张张叶片的正反两面都仔细擦洗,放入开水盆中浸泡半小时,再捞出沥干。
  粽叶洗好,爸爸已把几截慈竹剖开,劈成细细的篾丝,这是用来捆粽子的。篾丝的韧性好,同样有竹香,我总觉得,它比捆扎端午粽的棉线更亲切。
  妈妈把糯米淘洗得白生生的,倒进大桶里浸泡五六个小时,泡至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能捻碎的程度。红豆、巴山子也需要提前泡软。同时,她从灶屋的腊肉里挑出一块五花肉,热水洗净,切成颗粒。五花肉肥瘦相宜,做出的粽子才有油气,又不腻。
  最重要的环节是和料。川盐、菜籽油、蜀椒、胡椒面、酱油、白砂糖,需要准确把握分量,咸淡适口,依靠的是经验和直觉。巨大的白色铝盆早已备好,只待各种食材倒入,充分搅拌混和后,大家围坐在方桌周围,就开始包粽子了。
  奶奶在世时,包的粽子最好看,个个紧实,小巧玲珑,样式有三角粽、倒挂粽、抽丝粽等,十颗一提,大小一致。过年走人户送两提粽子,亲戚们都由衷地赞不绝口。如今,奶奶墓前的柿子树已经长大,年年开花结果。好在包粽子的技艺被姑妈继承,她包得又快又好,每年都会来我家帮忙。
  包粽子是技术活。先将粽叶较宽的一头折起来,卷成漏斗,再舀米进去,尖头处用筷子往里戳一下,确保内馅饱满,然后小心地把粽叶上部扭转过来,最后折叠一下,用篾丝捆牢,一颗棱角分明的三角粽就诞生了。上部三角形,下端是好看的尖锥。烤粽子时,这个尖锥焦香酥脆,大家都喜欢吃。
  全家人就数我手最笨,至今没学会包粽子。我只能勉强把米料填塞进去,胡乱勒紧捆牢,妈妈嘲笑我在捆强盗,说我包的是狗头粽。我说不对,是虎头粽,虎年就是要虎虎生风。一家人在包粽子中闲话家常,聊聊过往,说说明天,也顺便八卦一下侄儿的恋情,嘻嘻哈哈,粽子也差不多包完,可以陆续下锅煮了。
  腊肉粽保质期可达一两个月,要吃时上锅蒸热即可。或切成薄片,用菜籽油煎至两面焦黄,酥脆喷香。最巴适的,是在围炉烤火时,炭火旁放几颗粽子,闲聊中粽子已烤好,香气扑鼻,就着刚沏好的茶,喝一口热茶,咬一口粽子,时光多么缓慢,多么悠闲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