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5 住在成都-
E5住在成都
  • ·筑牢安全防线 提升应急能力
  • ·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车站亮相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贯通城市东西动脉 诠释天府诗意文化

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车站亮相

  近日,记者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获悉,横跨城市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新动脉——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车站正式亮相。作为成都市首条交流制式全自动运行城轨线路,13号线一期以其高密度换乘和深度融合城市功能的特点,显著提升城市交通能级与市民生活品质。

东西横跨4区 11站换乘串联10线


  13号线一期西起青羊区瓦窑滩站、东至龙泉驿区龙安站,全长29.07公里,共设21座车站,覆盖青羊、武侯、锦江、龙泉驿四大城区,开通后可显著提升中心城区东西向交通效率。
  13号线一期将“运营前置”原则深度嵌入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全过程,优化全生命周期的整体出行体验。
  该线路亮点之一是强大的枢纽换乘能力。全线共设11座换乘站,可与既有的1、3、5、6、7、8、9、17号线及同期建设的10、30号线等10条线路实现便捷换乘,换乘站比例达52%,极大增强了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网络连通性与韧性,有力提升了线网换乘效率。
  更重要的是,13号线一期精准衔接“文旅、医疗、教育”三大城市核心功能。它既是一条璀璨的“文旅服务线”,紧密串联青羊宫、杜甫草堂等历史古迹与三圣花乡、幸福梅林等现代文旅地标,方便市民游客城市核心景点“一线通达”;也是守护安康的“生命健康线”,华西医院、华西附二院锦江院区等医疗资源分布沿线,预计将日均服务数万人次就医乘客出行;还是一条便捷的“教育通勤线”,将四川大学、四川师大、文翁石室等知名学府“串珠成链”,为沿线数万师生提供出行便利。此外,线路直抵新南门成都旅游客运中心,有效增强川内旅游资源集散能力,激活龙泉驿区、东部新区文旅潜力,促进“客流增量”转化为“文旅留量”,赋能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9座艺术站演绎“诗意天府”


  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基础上,13号线一期致力于提升公共空间的美学与文化价值。全线以“诗意天府、人文成都”为设计主题,打造了光华村、杜甫草堂、青羊宫、文翁石室、华西坝、新南门、九眼桥、三官堂、幸福梅林站9座艺术车站,为市民构筑起一条便捷的“诗意通勤路”。
  “全线设计从‘山川风貌、人文景致、闲情逸趣’三类描写成都的诗歌意境中汲取灵感,”据成都轨道建设公司工作人员吴林芹介绍:“我们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将提炼出的山水、人文、自然等文化元素符号,融入现代出行空间。”
  步入城市级重点站——杜甫草堂站,诗意的流动感扑面而来。站点以“诗歌圣地”为主题,装饰设计活用了杜甫草堂的建筑形态,流线型天花板造型如溪流蜿蜒,暖色灯光宛若银河倾泻,巧妙呼应杜甫笔下“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诗意场景。
  其余重点艺术站也独具风韵。光华村站以“诗韵自然·墨诉光华”为主题,融入杜甫《绝句》中的柳叶、西岭等元素,将浣花溪水的形态贯穿车站空间,营造出诗意缥缈的站厅氛围。九眼桥站以“望江记忆”为主题,通过天花拱形交错的空间形式,复刻锦江桥影与市井繁华。全线车站出入口也融合川西传统民居屋脊与中国古典美学,让市民乘客从进入车站伊始,便开启一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沉浸体验。
  13号线一期开通后,不仅将极大提升中心城区东西向通勤效率,更将成为一条推动沿线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廊道,为成都城市能级跃升注入强劲轨道动力。华西社区报记者 田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