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街头的“城市哨兵”。
□华西社区报记者 朱佳慧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简阳市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近日,外卖骑手小曾如往常一样行驶在简阳市东溪街道的沱江一号桥上。然而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紧:从沱江一号桥到加州花园小区,短短几百米的路段,小车、三轮车、摩托车见缝插针地乱停乱放,原本宽阔的三车道被挤占得只剩下一条“羊肠小道”,车辆已寸步难行。
一部热线,疏通一条路
“这样堵着,我们送餐耽误是小事,万一有救护车、消防车要过,那就是大事了。”小曾没有仅仅抱怨一句就离开,他迅速靠边停车,掏出手机,拨通了那个他早已熟记于心的号码——简阳市“城市哨兵”线索上报专线028-27758585。
“你好,我是外卖员,东溪街道沱江一号路往加州花园方向,乱停车非常严重,三车道堵得只剩一车道了,需要紧急处理。”电话接通后,小曾言简意赅地描述了情况和具体位置,同时反映该路段早上6点到10点左右,拥堵现象尤为突出。
这通电话,成为解开当天早高峰“死结”的第一个“活扣”。平台迅速将线索流转至交警和城管部门。很快,小曾收到了平台反馈:“线索已确认,相关部门正在现场处置。”当他送完几单再次路过该路段时,发现已有执法人员在场疏导,违停车辆被清离,道路恢复通畅。
这条小小的线索不仅及时疏通了道路,更让小曾感到惊喜的是,因及时上报有效线索,他将获得一笔“哨兵奖励”。
一个身份,凝聚一股新力量
像小曾这样,从“跑单小哥”到“城市哨兵”的身份转变并非个例。简阳市实施的“简爱暖新”行动,如今已有超过300名像小曾这样的“城市哨兵”。他们不再是城市治理的“旁观者”,凭借自己工作“覆盖范围广、机动性强、信息源实时”的独特优势,能精准触及传统治理模式难以实时覆盖的盲区和死角。
“送一单赚的是辛苦钱,但上报这个隐患,感觉赚到的是一份责任和荣誉。”小曾说,“以前我们只是在这座城市里奔波赚钱的‘外人’,现在感觉自己像个‘主人’,路上看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想着有责任去管一管。”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发现公共安全隐患、公共设施损坏,还是遇到市容环境、交通拥堵等问题,简阳市新就业群体只需拨打“城市哨兵”专线,即可享受“一键接听、一站办理、一次奖励”的便捷服务。这套机制,正将数以百计的“小曾”们日常工作中的“路见不平”,转化为城市治理体系中高效、精准的“一键上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该机制已累计发放“哨兵奖”4000余元。
一个行动,温暖一座城
无论是铁堰社区的“暖心驿站”,还是繁华商圈设置的“外卖快递车辆临时停放点”,如今这些发生在新就业群体身边的点滴改变,背后是暖新行动系统化、成体系的服务网络。这些举措让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城市“奔跑者”真切感受到简阳的温度,也成为“简爱暖新行动”用心用情服务新就业群体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简爱暖新行动”从党建引领、暖心服务到融入治理,全方位营造了简阳市对新就业群体的“全域友好”环境。
党建引领,凝聚“新”力量。简阳市坚持将党组织建在新兴领域上,推动建立551家新兴领域党组织,并对暂无党员的54家企业实现了工青妇组织全覆盖。通过“空港简young说”“暖心镜头”等平台,90余名优秀新就业群体事迹获广泛传播,25名优秀人员被推荐成为全市团代表、妇女代表。
暖心服务,化解“新”愁盼。聚焦新就业群体最急迫的需求,简阳系统化构建了服务网络。从建设6个骑手友好型社区,到规划31处临时停车点、绘制200余处楼栋导视图;从布局178个暖心驿站,到为4700余名劳动者送上免费互助保险;再到组织城市建设者、“卡嫂”游简阳、看世运……一项项务实举措,精准解决了他们在奔波路上的“关键小事”。
融入治理,汇聚“新”智慧。更重要的是,简阳正积极引导这支队伍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哨兵”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他们利用工作之便化身“移动探头”,已累计上报各类有效线索100余条。500余名外卖配送员主动担当“小蜜蜂”文明宣传员,成为城市管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