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4 基层实践-
E4基层实践
  • ·“三力”同频 激发超大型产业社区治理新活力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三力”同频 激发超大型产业社区治理新活力

签订共驻共建协议。

党建工作精准对接青年需求。

讨论社区营造项目。

  

□华西社区报记者 彭戎 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近年来,随着辖区产业崛起,新市民和创客青年群体如潮水般涌入成都市成华区杉板桥社区,昔日的老东郊工业基地蜕变为产业楼宇林立、辖区居民、企业从业人员及日均游客等群体超10万人的超大型产业社区。面对人口流动的高频性叠加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治理力量不足、服务供给不精准、人城产融合不深等难题,杉板桥社区紧扣“人的需求”核心与产业资源动能,以“组织力筑基、服务力暖心、协同力聚能”三力同频,让社区迸发出多元共生、蓬勃向上的强大活力。
强化组织力 织密党建引领“红色经纬”
  上午10点,杉板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创客中心内,社区党委正与辖区共建单位续签共驻共建协议,共同商定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和活动互联等具体方案;隔壁议事空间里,5名党员骨干和微网格员围坐桌前,逐条梳理着居民群众诉求。
  超大社区治理千头万绪,建强“主心骨”,筑牢组织基础是破题之要。据了解,杉板桥社区构建起横纵贯通的“三级联动+多元融合”党建体系,搭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链,25个小区党支部扎根院落,600余名党员分片包干,15个“两新”党支部嵌入东郊记忆产业园,38家驻区单位、企业加入党建联建,每月党建联席会、季度社企沙龙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党组织体系与基层网格深度融合,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针对产业社区青年群体集聚特点,组建12个青年党小组,吸纳企业骨干、创客党员加入,让党建工作精准对接青年需求。
提升服务力 勾勒全龄共享“幸福图景”
  下午5点,杉板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慢慢热闹起来。双职工家庭的孩子们放学后来到了社区托管班,在“共享妈妈”的带领下共度手工、游戏和故事时光。“能帮助大家看娃,又能发挥我自己的特长,我感到非常开心。”一位“共享妈妈”志愿者笑着说。
  超大社区背后是全龄、全时、全维度的多元需求“爆棚”,满足不同群体个性化需求,以暖心服务构筑群众“家的归属”是题中之义。据了解,杉板桥社区以15分钟幸福生活圈为核心,整合“公益+市场”不同层次资源,精准对接全龄需求。青年服务上,联合东郊记忆产业园区打造“青年夜校”,开设拳击、戏剧、电商直播等12类兴趣社交和赋能成长课程,服务超6000人次。托育服务上,社区托育中心以“免费+低偿”的公益方式解决360余组家庭“带娃难”问题,27名“共享妈妈”志愿者以丰富的育儿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养老服务上,联动椿山万树·颐年养老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构建“一院一中心多站点”养老网络,开展150余场康养活动,惠及1500余名老人。
凝聚协同力 激活多元共治“良性生态”
  夜幕下的直播间里,主播小周推介着蒲江铁牛村蜂蜜:“这是‘治理合伙人’的生态好品,买一份助农增收!”镜头外,快递单堆了厚厚一摞。自从杉板桥社区与铁牛村结对以来,10余场品鉴集市带动农产品销售超10万元,既推社区手工艺品、青年创客产品,也助乡村振兴。
  超大社区资源丰富、潜能无穷,搭建共建共治的具象化路径,凝聚碎片化资源力量是解题良方。社商居联盟让企业、商户变身“治理伙伴”,华星璀璨、柒八肆电商搭起“直播+社群”快车矩阵,让社区好品一键出圈;12位“最美商家”中7位是青年创业者,超市老板每周为独居老人送货,餐饮店主教居民做菜。“人民建议征集点”“爱邻议事”等协商议事载体让“群众点单、民主定单、社区领单”,将议事清单逐项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幸福清单”,以“党委吹号+义工响应”行动激活志愿者队伍能量,针对魔方街“油烟扰民”问题,“黄师傅和事佬”志愿者团队多次撮合商家、物业面对面讨论解决问题,敲定“错峰营业+油烟净化”方案,实现商户盈利、居民满意。
  科技也给治理加了把“劲”。在社区治理指挥中心,“数字孪生社区”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各小区的情况,一旦发现电动车入户、高空抛物等隐患,系统会立刻预警并推送给网格员。“以前靠人巡逻,一天走下来也难免有疏漏,现在有了智慧平台,处置效率提升40%。”社区工作人员介绍,26个智慧应用场景,让治理既有“人情味”,又有“精准度”。
  如今的杉板桥,活力扑面而来。“杉板桥社区的实践,让‘超大’不再代表陌生与负担,而是代表多样体验和机会;让‘产业’不仅推动经济发展,也成为治理的活水。”成华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杉板桥社区将继续以“绣花”功夫深耕基层治理,在引领产业共建、深化青年赋能、优化全龄服务与升级智慧治理中持续发力,绘就愈发鲜活的全龄幸福与产业活力交织的治理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