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响生命警报”到“下班后的牵挂”
张大爷送上锦旗。
“手持神针百病除,德技双馨暖人心”。近日,温江居民张大爷与老伴走进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中医康复科杨医生送上锦旗。
一个月前,居民张大爷突发中风,情况十分危急。在杨医生及涌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而快速的应对下,张大爷成功脱险。
“张大爷,您感觉怎么样?头还晕吗?试着跟我说句话……”9月18日午后,涌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内,杨医师看着面前面色不佳、言语含糊的张大爷,心头一紧。丰富的临床经验让他脑中立刻拉响了警报:这些症状,高度疑似中风!
时间就是生命。面对这位熟悉的慢病居民,一场守护生命的“绿色通道”接力赛,在社区医院悄然按下“加速键”。
“立即开启绿色通道!怀疑脑出血,必须马上转院排查!”杨医师的诊断果断而坚决。没有片刻延误,中心的应急机制迅速激活。
联系救护车,同步将患者信息传送至上级医院——温江区中医院,直接对接急诊科医生……一系列流程在紧张却有序的氛围中同步推进。通常需要患者家属奔波的手续,全部由中心和医院在“绿色通道”内无缝衔接完成。
在温江区中医院,急诊医生早已准备就绪。张大爷被直接送往CT室,“加急”的脑部CT检查迅速明确了诊断:脑出血!病情危急,需要更高级别的医疗支持。没有丝毫停顿,“绿色通道”再次延伸——中心又立即协调,将张大爷安全转至拥有更强救治能力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从社区初诊到明确诊断,再到入住对口医院,这条高效运转的“绿色通道”,为张大爷抢下了最宝贵的救治时间。
然而,一个现实问题浮出水面:张大爷的家人暂时未能赶到身边。在陌生的医院里,一位生病的老人该如何应对这一切?
这个牵挂,沉甸甸地压在了首诊医生杨医师的心头。当天的工作已经结束,他并没有直接回家。他做出了一个超出职责的决定——利用自己的下班时间,专程赶往几公里外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病房里,出现了杨医生忙碌的身影。他仔细地向接诊医生了解情况,协助排查病情细节,像家人一样在病床前轻声安抚张大爷不安的情绪,直到将一切安顿妥当,亲眼看着老人平稳下来,他才悄然离开。这份来自“家庭医生”的温暖,跨越了机构的壁垒,驱散了患者的孤独与恐惧。
经过系统治疗,顺利出院的张大爷选择回到他最信任的“起点”——涌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在医生们精心的针灸、理疗和康复指导下,他的身体一天天好转,病情日趋稳定。
康复良好的张大爷在家人的陪伴下,再一次走进这个曾经为他拉起“生命警报”的科室,送上这面承载着无尽感激的鲜红锦旗。锦旗上熠熠生辉的字句,不仅送给杨医生,也送给了中医康复科全体医生,感谢他们从危急关头的精准判断、全力协调,到康复过程中的精心治疗与贴心照顾。
涌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这面锦旗是对我们‘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初心最好的肯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传承这份初心,把细致关怀融入每一次诊疗接触,用更扎实、更温暖的行动,守护好辖区每一位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