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成华区猛追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建设中路86号揭牌开业。作为成华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重点项目,该中心由成华区卫生健康局与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联合共建,将三甲医疗资源“下沉”至社区,标志着成华区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提质升级迈出全新的一步。
猛追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用,是成华区破解基层“看病远、看病难”问题的务实举措。走进门诊大厅,诊疗区、检查区、健康宣教区划分清晰,各类基础医疗设备一应俱全。
中心不仅能够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还能提供预防接种、康复护理等全方位服务,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已选派心内科、呼吸科等10个重点科室骨干组成驻点团队,每周固定坐诊,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家住建设中路的王大爷表示:“以前去大医院挂号要等半天,现在走路10分钟就到,太省心了。”此次猛追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加入,将进一步加密成华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推动基层医疗从“有地方看”向“看得好”转变。
成华区卫生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依托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体系,持续引入优质医疗资源,扩大专家下沉覆盖面,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 守 门人”,为建 设 健康 成 华筑 牢 基层防线。
“为了精准回应老年人的需求,我们推出了‘健康助餐+’服务模式,通过服务链重构、场景化嵌入和空间功能升级,将助餐服务从简单的吃饭,转变为融合健康与社交的综合性服务。”郫都区郫筒街道双柏社区党委书记熊珊告诉记者。
老年人的需求是什么?双柏社区做过调研。因为子女忙于工作,独居和慢病老人不仅用餐不便,还面临“吃得不健康”“没有伴儿很孤独”等问题。他们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追求“吃得健康、管得科学、活得热闹”。吃饭需求升级为“营养膳食+专业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生活”的复合型需求。传统的社区食堂,无法满足他们的期待。比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食堂无法提供科学的营养指导和饮食干预。同时,健康知识的普及、慢性病风险的防控以及心理慰藉等关键服务环节同样跟不上。为此,双柏社区大胆创新,推出了“健康助餐+”服务模式。
双柏社区对食堂进行了功能性改造,将其升级为一个复合型的“健康驿站”。改造后的空间不仅是用餐场所,更集成多种服务功能。增设义诊区,定期邀请社区医院医生坐诊,为长者提供免费量血压等基础医疗服务;设立健康讲座角,配置简单座椅与宣传展板,用于开展小型健康讲座等活动;打造双小柏健康驿站——长者关怀服务区,提供轮椅、雨伞、老花镜等便民物品的租借服务,并设置照片墙展示活动精彩瞬间,营造温馨的社区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主动联动外部多元资源,形成‘社区+医院+企业+社会组织’的联动网络,不断优化服务套餐,提升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阳光。”熊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