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8 凡人微光-
E8 凡人微光 下载PDF 上一版 |
E8凡人微光
  • ·推动业委会成立 七旬老党员奔走月余换小区自治新生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推动业委会成立 七旬老党员奔走月余换小区自治新生

黄建华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为小区面貌焕新贡献力量。

  

□华西社区报记者 沈悦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0月13日,在成都市武侯区机投桥街道果堰社区顺江新苑A区,71岁的小区党支部书记黄建华又在院子里转悠。这位1954年出生、党龄近半个世纪的老党员、退伍军人,用一个多月的执着奔走,把这个曾经“脏乱差”、物业瘫痪的老小区,一步步推向自治新生的转折点——成立业主委员会,落地机投桥街道首个“信托制”物业管理模式。这一切,始于他一个朴素的信念:“同一个小区,我们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把小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风雨无阻“扫楼”凝聚人心焕新小区
  顺江新苑A区建于20世纪,是典型的老旧小区。长期以来,物业管理缺位、设施老化、环境杂乱,居民怨声载道。黄建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光抱怨没用,得有人站出来做点事。”于是,他主动扛起责任,成为推动成立业委会的“第一推手”。
  为了让更多居民了解业委会的意义,黄建华开启了“扫楼”模式。整整一个多月,他顶着烈日、冒着小雨,挨家挨户宣传。白天年轻人上班不在家,他就下午在小区过道等大家;老人听不懂专业术语,他就用“拉家常”的方式讲:“成立业委会,就像给小区找个‘当家人’,以后收的物业费花在哪,谁来服务,居民自己说了算!钱进共管账户,账目公开透明,服务不好可以换人,真正实现‘我的小区我做主’。”
  在小区广场、单元门口、微信群里,总能看到黄建华忙碌的身影。他组织居民议事会,耐心解答疑问;遇到反对声音,他不急不恼,一一沟通化解。“有居民担心成立业委会会惹麻烦,我说,麻烦是暂时的,但好环境是长久的。咱们不为别的,就为孩子能安心在楼下玩耍,老人能舒心散步,也值得试一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建华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居民从“观望”转为“参与”。大家开始主动报名志愿者,协助收集签名、登记信息。最终,顺江新苑A区顺利成立业委会,并成功引入“信托制”物业管理模式。物业费透明了,环境变美了,停车有序了,连多年未修的路灯也亮了起来。
  “现在小区像换了新颜。”一位居民感慨,“多亏了黄书记,他是真正在为我们跑腿、操心的党员。”
  黄建华却说:“我不是为了当官,也不是图表扬,我只是希望邻里之间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抱怨;多一份行动,少一份等待。看到大家脸上露出笑容,我就觉得值了。”
带头参与活动点燃居民自治热情
  现在,他依然活跃在社区一线,组织青少年教育活动、参与志愿服务、调解邻里纠纷。从部队报务员到企业保卫科长,从宾馆安保经理到退休后扎根社区的“主心骨”,黄建华用一生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他不是英雄,却在平凡中书写伟大;他没有豪言壮语,却用脚步丈量民情。在武侯这片热土上,黄建华用一个多月的坚持,换来一个小区的蜕变,也点燃更多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如今,在顺江新苑A区,居民们遇到大事小情,第一反应就是:“去找黄书记!”水管漏水、邻里纠纷、老人需要帮助、孩子放学无人接……只要是社区里的事,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总是他。而黄建华也从不推辞,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解决。有居民笑着说:“黄书记就像咱们小区的‘110’,随叫随到,热心又靠谱。”在他心里,居民的信任比什么都珍贵,而这份信任,也正源于他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