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爸妈菜园”种出和美社区幸福味
“爸妈食堂”里饭菜飘香。
大人、小朋友一起体验农耕。
10月16日一大早,彭州市通济镇圆通坝社区居民向佩凤就约上“菜友”,直奔“爸妈菜园”里的自家菜地。“自己种的菜,味道就是不一样!”她说。据悉,圆通坝社区结合居民所需,创新打造“爸妈菜园”项目,以“种菜”这一接地气、易参与的活动形式,推动形成党建引领社区主导、居民自治、社会力量协同的治理共同体,“种”出和美社区幸福味。
“种了一些绿叶菜,时不时会过来看一看,做些养护工作。周末会带着孩子来一起劳作,让孩子观察种子发芽、枝叶伸展的神奇,享受播种过程的快乐。”向佩凤说,“更重要的是,打理了一段时间的菜园后,邻里之间通过分享种植经验、彼此帮忙照护菜园,交流也变得多了起来,大家的关系更加和谐了。”圆通坝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蔡波介绍说,“爸妈菜园契合了一些老年居民对土地的情怀,同时也迎合了城市居民的‘田园梦’。经过一番微更新、微提升,这些需求得到了满足。”
清晨,陈阿姨带着二十岁的小可在菜园里忙碌着。在她的指导下,有些智力障碍的小可,成了浇水施肥的能手。“你看,这菜长得多好!”小可兴奋地指着自己照料的蔬菜说道。社区推行“公益积分”制度,志愿者在菜园每服务一小时就能获得积分。小可用劳动换积分,再用积分换生活用品,更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截至目前,“爸妈菜园”已帮助15名特殊群体重拾生活信心。目前,“公益积分”制度,已吸引400余名志愿者参与,服务超600小时,兑换2800余次。
“一天一块钱就能认养菜地,还能带孩子体验农耕,太值了!”成都的孟女士每到周末便带着女儿来菜园,还结识了社区的张阿姨,两家人因菜园成了好友。圆通坝社区推出的“家庭认养”模式,让亲子家庭在耕作中增进感情。如今,这里已成为“红领巾实践基地”,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自然知识,邻里关系也更为融洽。
中午时分,“爸妈食堂”里饭菜飘香,洋溢着家的温暖。八十岁的独居王奶奶一边品尝着新鲜的菜肴,一边欣慰地说:“自己种的菜,味道就是不一样!现在每天和大家一起做饭、吃饭,连胃口都变好了。”这片小小的菜园,不仅种出了新鲜的蔬菜,更在老人们心中种下了陪伴与归属。如今,当地已有50多位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大家庭,让晚年生活多了些滋味。
在圆通坝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爸妈菜园”汇聚了多方力量。党员先锋队定期参与维护,8家企业和13支志愿队伍也参与其中,形成了治理共同体。“作为一名党员,能实实在在为乡亲们做点事,看到老人们开心的笑容,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党员志愿者李慧媛说道。目前,参与服务的党员已达200余人次。
一方菜园激活了居民参与热情,走出社区治理新路子。蔡波表示,“接下来,我们将探索企业团建、观光研学等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诗和远方’的田园梦,将社区治理从‘小独奏’变为‘大合唱’,让更多居民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