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6 基层实践-
E6基层实践
  • ·“甜蜜经济”酿出美好生活
  • ·一买一送换秩序 社区合伙人助力街区治理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雷音村葡萄满园迎丰收

“甜蜜经济”酿出美好生活

雷音村葡萄产业园。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玥林 雷音村供图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彭州市雷音村的葡萄迎来甜蜜的丰收时节。雷音村,被当地人誉为“葡萄之乡”,这片宝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适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葡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生态环境。三十余载耕耘,如今雷音千亩葡萄园内藤蔓交织、果香四溢。近日,记者走进雷音村,来看这小小的果实如何变成“甜蜜经济”,酿出群众的美好生活。

党建引领
普及技术实现产量品质飞跃

  1986年,党员许光惠引入5株葡萄苗试种,如今发展成千亩葡萄产业园,这个传统农业小村正经历着产业发展的美丽蜕变。“我们正推动葡萄产业从单一农业种植向全产业链转型升级。”雷音村党支部书记程正军介绍,“目前全村葡萄种植面积2700余亩,年产优质鲜果6700余吨,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我们正在规划发展深加工产业,筹建冷链仓储中心,为打造完整葡萄产业链奠定基础。”
  回顾发展历程,程正军坦言:“早年的露天种植模式看天吃饭,病虫害和气候直接影响葡萄的品相和产量,农民收入难以保障。”为破解此难题,村“两委”大力推广避雨栽培技术,迅速在全村普及。家庭农场负责人杨东算了一笔账:“采用了避雨栽培技术后,我们的葡萄亩产稳定在5000斤左右,品质好,根本不愁卖,价格也比以前更有优势。这项技术真是我们增收的‘定心丸’。”如今,雷音村的避雨栽培覆盖率已达95%以上,不仅有效抵御了病虫害和极端天气的侵袭,更显著提升了葡萄的糖度和色泽,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双重飞跃。
  “去年光靠种植葡萄,我们家的收入翻了番。”村民赖姐满是幸福的喜悦。这份“甜蜜”的背后,是雷音村创新推行“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联动模式的成果。目前,全村已培育1家专业合作社和5个家庭农场,通过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串联产业链各个环节,带动60%以上农户直接参与产业,实现“抱团发展、共同致富”。据统计,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三年增加1000元以上,葡萄真正成了乡亲们致富的“金果子”。

文化赋能
让乡村有颜值更有灵魂

  今年8月,雷音村成功举办第五届葡萄采摘节。此次采摘节深挖葡萄文化内涵,巧妙融入“古蜀文化”“非遗传统”文脉。开幕式现场,葡萄主题艺术装置、传统农耕文化展示、本土非遗互动体验,让游客在采摘的乐趣中触摸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节为媒,雷音村正积极探索“以农促旅、以旅彰文、文旅兴农”的发展模式,通过策划主题墙绘、设立艺术灯箱、修建观光步道、打造采摘体验区等,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文旅动能,为彭州“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增添亮丽一笔。
  展望未来,程正军书记充满信心地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一颗葡萄’的文章,大力发展葡萄深加工和乡村旅游产业,让雷音葡萄香飘更远,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