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春风村探索人民建议征集新路径
坝坝会。
村民畅所欲言。
小区是否需要增设红白宴席专用场地、小区外围绿化选用什么树种更合适……9月16日,崇州市廖家镇春风村举办的一场“坝坝会”上,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真正“主角”。
当天傍晚六点半,春风村邻里中心前的广场上逐渐热闹起来。吃过晚饭的村民陆续到来,工作人员忙着引导签到、发放积分卡。作为“聊廖家常·春风话语”系列行动的重要内容,一场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在初秋的晚风中正式开始。
我来提、我来听、我来想、我来解。据了解,此次人民建议征集活动与爱邻议事活动配套进行,全程以群众为主体,群众提出建议、听取不同看法、一起来想办法、协商确定解法,旨在集群众之智、汇群众之力、办群众之事,实现从“提议”到“解题”的高效转化,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过去我们也征集民意,但往往是干部问、群众说。现在我们要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春风村党委负责人何敏在开场介绍中表示,“这是春风村在崇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的统筹指导和廖家镇党委、政府的具体推动下,坚持党建引领,在征集群众意见、开展民主协商、推动基层治理等方面,创新‘近邻五事’基层治理法,通过‘党员首议、群众听证、集体票决’机制,推动群众建议从征集到转化实施的一次有益尝试和具体实践。”
如沐春风小区于2024年12月完成分房,目前已有超过60%的村民完成装修入住。随着小区入住率提升,公共服务配套、邻里矛盾调解等治理压力日益凸显,本土文化传承、邻里中心业态植入等议题也亟待破题。基于这些发展需求,春风村联合廖家镇社会工作支持中心、成都天府市民云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了这次人民建议征集活动。
活动立足小区当前发展需求,通过“坝坝会”这一接地气的形式,邀请村民、乡贤、议事代表共商对策,同步推广规范化建议征集渠道“川善治”、本地线下征集平台及积分激励机制。
“建议在如沐春风小区设置红白宴席区域,位置定在小区最内侧空地,那里空间开阔,既方便大家办事,又不影响周边村民正常生活。”主持人将前期征集到的村民建议抛出后,现场顿时热闹起来。
村民们分组讨论了三分钟,随后踊跃举手发言。有村民补充道,除了位置选择,还应该明确使用规则和卫生责任。另有村民建议,红白事场地应当配备基本设施,避免每次使用都要大费周章。
讨论环节结束后,进入民主投票程序。村民们对原建议和补充建议逐一投票。经过统计,原建议全票通过,将在小区公示栏进行公示,小区其他村民在7天公示期内无异议后,方可提交村“两委”备案落实。
随后,关于小区外围用绿植打围、增加休闲椅、小区入口路段安装路灯等建议也依次经过讨论和投票程序。
“安装路灯这件事,我们计划争取社治资金支持,但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自筹5%的资金。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凑齐了就可以争取实施。”主持人的一番话进一步激发了村民们参与社区共治的主动性。
坝坝会讨论环节结束后,春风村“两委”还向村民介绍了新推行的积分兑换制度和小区治理规范。“大家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的积分,可以到村委会兑换成代金券,到春风邻里中心的超市进行物资兑换。”
主持人则对治理规范进行说明,重点解释了停车管理、垃圾分类、公共空间使用等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规范条款。“规范不是限制大家,而是为了让小区更加宜居。”业委会代表强调。
活动现场,村民们还通过“口头提议”和“川善治”平台提交了新的建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建议将被整理汇总,作为下次议事的重要备选议题。
“人民建议征集不是一时一事的活动,而将成为春风村基层治理的常态化机制。”廖家镇工作人员表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建议征集渠道已经建立,包括“川善治”线上平台、各组长微信、邻里中心的人民建议征集箱和建议征集墙等多样化渠道。据统计,本次坝坝会共收集有效建议10余条,其中4条被当场采纳并将进入落实程序。
近年来,廖家镇创新“聊‘廖’家常”群众工作法,用拉家常的方式,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社情民意,引导大家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借力“春风话语”,实现“春风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