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宣传活动主题为“回顾、传承、展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服务你健康。”自2009年启动以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走过十五年历程。这项覆盖全民的健康工程,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悄然融入日常,成为守护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
202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新一轮提质扩容。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经费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多项聚焦居民切身健康需求的新举措、新服务陆续落地,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务。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在2025年迎来多项优化。首先,体检项目更加丰富,在原有基础上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新增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进一步提升疾病早期筛查能力。其次,强化结果反馈机制,医疗卫生机构需及时向老年人反馈体检结果,并将信息导入电子健康档案,异常数据实时推送至专病管理系统。此外,服务方式也更加精细化,依据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老年人进行分类分级,对高风险人群增加随访频次,实现差异化管理。
在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方面,多项举措将同步推进。一方面建立分级连续服务机制,对病情稳定的患者按规范开展基层随访,对控制不佳者提高随访频率并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确保治疗不间断。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健康管理一张表",推动多病共管与服务协同。同时,加强非药物干预,在城乡社区广泛开展个性化膳食和运动指导,帮助患者通过科学生活方式改善健康状况。
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5元,达到99元。新增经费重点用于扩大服务覆盖人群、增加服务频次和优化服务内容,尤其侧重"一老一小"及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站在十五年发展的新起点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正以更丰富的内涵、更精准的策略和更温暖的方式,持续织密居民健康防护网。未来,该项目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稳步推进服务均等化、优质化,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阳光雨露浸润千家万户,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筑牢坚实根基。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政府针对城乡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领导,财政部门提供经费保障,各级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防治所等专业机构提供技术培训与指导、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估,通过医院、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涵盖12大类服务,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中医药服务)、慢性病患者(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阻肺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
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具体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以按照政府部门的部署来提供相应的服务。
1.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促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树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
2.可以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对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