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7 基层实践-
E7基层实践
  • ·AI赋能 数字技能点亮公益梦想
  • ·小地块大民生 织就老城“绿色网络”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小地块大民生 织就老城“绿色网络”

  在成都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与城市有机更新的大背景下,老旧城区如何“见缝插绿”、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成为基层治理的一道重要课题。9月10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获悉,该街道以“净优亮美”环境提升行动为契机,系统推进闲置边角地块生态修复与功能重塑,通过“规划引领—微更新实施—共建共享”的闭环逻辑,实现从碎片空间到活力场景的转变,为老城注入绿色新动能。
  

规划引领
“边角地”变“潜力地”

  面对老城区建筑密集、绿地匮乏的现状,中和街道率先对辖区闲置地、边角地带进行全面摸排与分类规划。街道不搞大拆大建,而是采取“微更新、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将新民路、新中街、半边街等多处零散地块纳入提升清单。
  通过拆除围墙、整理地表、优化植被配置,实现“净化、优化、亮化、美化”四位一体推进,真正让被遗忘的角落成为城市绿色脉络的有效延伸。
  

植绿增绿
“零星地块”成“活力空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街道注重绿量提升与生态功能协同。新民路整理绿地1356平方米,新栽天竺桂700株,配植红叶石楠约20平方米;新中街与半边街分别改造绿地554与533平方米,新增天竺桂500株,持续加密区域绿网。
  值得一提的是,新通南二路旁约1.9万平方米绿地提升项目,通过播撒草籽、铺种草坪,打造出开阔通透、绿意盎然的公共空间——昔日荒芜地,今成休闲热土。

共建共享
“微空间”赋能“大幸福”

  “走出家门就是绿,太阳好了下来坐坐,邻里都愿意来这里聊天。”家住半边街的李阿姨感慨道。这些小微绿地不仅美化环境,更成为居民休闲交往的“社区客厅”,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与归属感。环境提升并非终点,而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中和街道通过一点一滴的绿色积累,让居民在细微之处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与品质的提升。
  从无人问津的边角地,到人人愿往的休闲微空间,中和街道以系统思维推进绿地微更新,不仅拓展了老城绿色版图,更探索出一条城市空间提质、居民幸福感升级的有效路径。绿意,正成为老城区最动人的发展底色。
  华西社区报记者 冯浕 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