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4 新兴力量-
E4新兴力量
  • ·“城市奔跑者”的港湾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城市奔跑者”的港湾

望江路街道党建引领穿针线织就暖“新”服务网

暖新驿站·彩领之家。

街道为新就业者提供健康诊疗服务。

志愿者为新就业者答疑解惑。

  

□华西社区报记者 沈悦 受访者供图


  9月2日,成都武侯区望江路街道的街头巷尾,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穿梭如织,他们是城市活力的“毛细血管”,更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与守护者。为了让这群“城市奔跑者”真正融入社区、扎根城市,望江路街道党工委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构建“精准问需、多元服务、赋能参与”的工作闭环,以一场场暖心行动和共建实践,书写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双向奔赴”的温情篇章。

党建牵线精准问需
让“新”声落地生根

  街道党工委坚持“问需先行”,以党建统筹凝聚合力。通过构建“街道党工委统揽——‘两新’综合党委牵头——社区党委兜底”三级体系,推动建立新就业群体党组织14个,覆盖企业47家,将63名流动党员纳入有效管理,实现“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创新“望江听音 民智启新”机制,在快递站点、外卖聚集区设立人民建议征集点,采取“匿名信箱+实名登记”“线上问卷+线下走访”双渠道问需。通过“书记见面日”、专题座谈会等活动,累计收集骑手建议120余条,覆盖230余人次,聚焦“停车难”“托幼愁”“高温盼清凉”等高频痛点,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服务清单”。高温送清凉活动、72个骑手专属车位、2个暑期托管班……一项项举措让骑手的诉求从纸面走进现实。

四级阵地多元服务
让“新”意触手可及

  街道党工委精心织就一张“四级暖新服务网”让服务如春风般紧随新就业群体的身影。从街头巷尾到小区院落,处处皆有暖意流淌。
  推动妇联、工会、团委、驻区高校等社会资源持续下沉,联动招飞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等9家驻区企事业单位组建“暖新联盟”,建设1个街道级红瓦寺街区“暖新驿站·彩领之家”、5个社区级暖新驿站、10处暖新微站点、38个小区(院落)暖新服务站,让“红色加油站”遍布辖区大街小院。
  在“暖新驿站·彩领之家”,清晨,骑手们在此给手机充电、喝杯热茶;午后,在法律咨询台前答疑解惑;傍晚,应急药箱为突发小状况提供及时关怀。日均服务80余人次,这里早已成为骑手们心中最踏实的港湾。
  依托资源禀赋,在10项基础服务之外新增诸多特色服务。心理关爱为小哥卸下疲惫,职业培训课堂点亮技能提升之路,公益食堂飘来家常菜的香气,就餐优惠让餐食更实惠,免费理发让形象更清爽,健康诊疗为身体保驾护航,一些小区设置停车引路标识牌、“暖新码”等,还有嵌入休憩座椅、饮水机……资源如活水汇聚,温暖无处不在。

赋能参与治理融合
让“新”力量汇入治理

  从“治理对象”到“治理伙伴”,街道党工委搭建舞台,充分激活新就业群体参与积极性,让“新”力量成为治理新动能。“暖新力”平台凝聚智慧火花,骑手们提出的“街区临时停车区”“驿站密码锁延时服务”等金点子一一落地,他们的“好声音”成为街区优化的“金钥匙”。
  “分时段共管”制度创新管理效能,党员先锋与积极分子组成“驿站流动管家”队伍,与社区工作者轮值守护“彩领之家”,通过无缝衔接服务,让驿站空间被高效利用,提升服务效能与满意度。
  “网格先锋队”“幸福送餐团”为独居老人送餐,传递温情;穿梭街巷“随手拍”安全隐患,骑手们成为安全隐患的“排查员”;举手之劳间,正能量在街头巷尾悄然流动,新就业群体已然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

双向奔赴
望江更“新”更暖心

  以党建“红线”贯穿始终,望江路街道构建起“服务精准供给—群体认同增强—治理主动融入”的良性生态。新就业群体找到了归属感与价值感,充分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未来,街道党工委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拓展服务维度,创新参与路径,让每位辛勤奔跑的“小蜜蜂”都能在望江热土上安心追梦,共同绘就更具温度与活力的城市治理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