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6-E7 健康成都-
E6-E7 健康成都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E6-E7健康成都
  • ·全方位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成都构建“家校医社”守护网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全方位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成都构建“家校医社”守护网

□华西社区报记者杨铠彭戎实习生潘娇李虹亨受访者供图

学生们围观宣传海报。

龙泉中学开展防艾讲座。

新津开展“学生心理护航公益活动”。

  2025年秋季新学期已开启,成都积极响应“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统筹教育资源与医疗卫生资源,打造“家校医社”多方协同的健康守护体系。成都高新区、新津区等地根据区域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促进活动,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良好局面。

成华区 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


  9月1日下午,南华实验学校操场内气氛热烈,成华区万年场街道办事处联合区禁毒办在此开展2025年秋季开学“安全第一课”教育活动。本次活动以“筑牢安全防线守护青春成长”为主题,通过沉浸式体验、知识科普与互动问答等形式,为学生们送上一堂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的安全防护课,切实提升青少年抵御涉麻精药品侵害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
  活动伊始,学生有序前往禁毒和反诈摊位参观。摊位上,工作人员精心摆放了涉麻精药品仿真模型、禁毒宣传手册、反诈案例海报等物料。工作人员手持模型,向学生们详细讲解各类成瘾性物质的外观特征与危害。在反诈摊位前,学生们围在宣传海报旁,认真聆听工作人员剖析网络诈骗、游戏虚拟交易诈骗等常见骗局。“原来在网上买游戏装备也可能被骗,以后一定要提高警惕。”一名学生看完案例后说道。短短数分钟的摊位参观,让学生们通过直观感受,初步建立起对涉麻精药品危害和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的认知,为后续的知识科普奠定坚实基础。
  摊位参观结束后,活动进入知识科普环节。区禁毒办宣讲员率先登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们开展专题讲解。宣讲中,宣讲员结合真实案例,深入剖析涉麻精药品的种类范畴、滥用后的生理与心理危害,同时揭露不法分子引诱青少年滥用涉麻精药品的常见谎言骗术,如“这个药能提神醒脑,不会上瘾”“偶尔用一次没关系”等,并现场教授学生们“认清外观、拒绝诱惑、及时举报”等抵御侵害的实用方法。
  互动问答环节将科普知识进行生动强化。“大家知道,发现有人贩卖麻精药品,我们应该怎么做吗?”“如果收到陌生短信说可以低价购买游戏皮肤,能不能相信?”宣讲员接连抛出与麻精药品和反诈相关的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答。通过问答互动,不仅检验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更让安全防护知识深入人心,帮助他们真正掌握基础反诈技能和应对涉麻精药品侵害的策略,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龙泉驿区 健康管理从入学第一天开始


  8月20日,龙泉驿区龙泉中学特邀公益志愿服务中心专家进校,开展“爱青春·艾远离”防艾讲座。专家通过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特别强调暴露后72小时黄金预防期的重要性,为学生们提供了实用的自救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设置了匿名提问箱和健康问答环节,这种互动式、保护隐私的方式极大地鼓励了学生主动表达健康困惑,使健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现场收集并逐一解答了学生关切的多个健康问题,让科普知识传递更具温度与针对性。
  除了防艾教育,学校还建立了系统化的健康管理机制。从新生入学伊始,学校就开展健康摸排工作,同步发放新生特异体质统计表,全面掌握新生健康状况。同时,积极对接专业医疗机构,组织全校新生开展结核筛查,采用结核菌素试验逐一排查结核感染风险,确保对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最具创新性的是,学校整合特异体质摸排结果、结核筛查数据与健康认知摸排信息,为每位新生建立“专属健康成长档案”,动态记录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与安全意识变化,实现对学生健康的精准跟踪和个性化指导。
  在卫生健康教育的长远规划中,龙泉中学进一步明确了后续工作方向:除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急救技能、心理疏导等主题活动外,还将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增设校园常见病预防、青春期健康教育、营养健康膳食指导等专题活动,通过多样化形式将健康理念深度融入日常校园生活。

新津区 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启动


  8月27日,新津区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在区心理健康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该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步入专业化、系统化和常态化的新阶段。区教育局、区卫健局相关负责同志、多所学校分管领导及家长代表共同出席仪式,见证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新起点。
  此外,中心同步开展了系列“学生心理护航公益活动”,聚焦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求,推出三大特色项目:“倾听·对话·联结”青春期家庭沟通成长营通过亲子团体辅导帮助13-18岁青少年家庭建立非暴力沟通模式,改善亲子关系;“探索天赋密码,点亮未来坐标”评估计划为20名10-18岁青少年提供人格特质与职业潜能专业测评,科学辅助个体生涯探索与规划;“‘戏’说心情,‘剧’筑自我”戏剧工坊借助创造性戏剧团体辅导,引导8-13岁儿童表达情绪、提升社交能力与心理韧性。
  这些活动精准回应了学生与家庭的心理需求,尤其在生涯规划指导和戏剧心理教育方面成效显著,吸引了全区十余名心理教师及志愿者现场观摩,成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新津区心理健康中心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挂牌为契机,持续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为青少年全面发展与幸福人生筑牢“心”基石。

成都高新区 120余名健康副校长驻校护航


  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心健康,成都高新区组织120余名健康副校长提前进驻校园,全面开展“开学健康守护行动”,围绕环境卫生、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及心理健康等关键环节,筑牢校园卫生防线。
  行动期间,健康副校长深入各学校一线,指导并参与多项卫生整治工作。在成都益州小学,健康副校长杨医生带领后勤人员细致排查校园每个角落,及时清理花盆底盘积水,消除蚊虫滋生隐患,共清除积水容器48处,排查水池、下水道及沟渠10处,完成预防性消毒面积逾2万平方米。
  随着秋季来临,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和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各校健康副校长重点关注“多病共防”,督促学校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缺课登记与追踪制度,确保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同时,通过开展知识宣讲与技能培训,向师生广泛普及秋季传染病防控要点,进一步筑牢校园传染病免疫屏障。
  除了身体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受到高度重视。面对新学期的开启,健康副校长要求各校积极关注学生心理调适,通过组织开展适应性心理辅导活动、设立心理支持热线、定期推送心理调适指南等多种方式,助力学生以积极平稳的心态适应新环境、迎接新阶段。
  校园健康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成都各区县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健康促进活动,构建起"摸排—教育—跟踪—优化"的健康管理闭环,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守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