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5 健康 成都-
E5 健康 成都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E5健康 成都
  • ·白露养生以“收”润”之道,安度仲秋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白露养生以“收”润”之道,安度仲秋

□华西社区报记者杨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9月7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白露,也是秋季的第3个节气。此时,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显著增大,清晨时分地面与草木上常凝结起晶莹的露水,“白露”之名便由此而来。
  白露的到来,标志着孟秋的结束与仲秋的开启。这一时期,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日益增长,人体生理节律也随之变化,成为秋季养生的关键节点。本期“四季之韵·节气养生”栏目采访了四川友谊医院中医科主任杜科方副主任中医师。杜科方指出,白露养生需牢牢把握“收”与“润”两大核心原则,通过科学调理,帮助身体适应季节更迭,维持健康状态。

“收”字诀
  收敛阳气,筑牢健康根基

  随着气温下降,人体阳气也会逐渐向内收敛,“收”的核心便是顺应这一规律,减少阳气耗散,固护身体正气。
 

 调整作息,顺时养收


  遵循“早睡早起,与鸡俱兴”的养生之道,是白露收敛阳气的关键。早睡能帮助身体阳气更好地收敛,避免夜间耗散;早起则可让肺气得以自然舒展,契合秋季“养收”的生理需求。通过规律且贴合时节的作息,为身体储备能量,应对后续气候变化。

适度保暖,规避寒邪


  白露时节虽白天气温可能仍偏高,但早晚温差悬殊,民间“白露勿露身”的谚语正提醒着保暖的重要性。此时不宜再像夏季般赤膊露体,需及时增添衣物,尤其要保护好腹部、关节等容易受凉的部位。同时,要避免“秋冻”过度,以防寒邪侵袭引发不适,影响阳气的稳定收敛。

“润”字诀
  滋阴润燥,守护肺脏健康

  秋季气候干燥,中医将其称为“秋燥”。燥邪最易损伤肺脏,导致口干、咽干、鼻干、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润”成为白露养生的另一重点,核心在于滋阴润燥、养护肺津。
  饮食调理是“润”的主要方式,应多吃芝麻、蜂蜜、百合、杏仁、银耳、梨等柔润食物,这类食材能有效起到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的作用。推荐搭配杏仁雪梨汤、百合银耳羹、芝麻糊等养生食谱,贴合白露时节的身体需求。同时,要少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体内燥气,加剧不适。

白露养生辅助要点全方位调护身心

  除了“收”与“润”两大核心,运动、情志等方面的调理也不可或缺,共同助力身体适应节气变化。
适度运动,调畅气机
  白露时节秋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但需遵循“温和适度”的原则。应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平缓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过度出汗会使阳气外泄,违背“养收”之道。运动时间以早晨为佳,此时空气清新,既能提升肺脏呼吸功能,又能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调摄情志,保持安宁


  秋季草木凋零,易让人产生凄凉、忧郁的“秋愁”情绪。中医认为,“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过度悲忧会损伤肺脏。因此,白露时节要主动调节情绪,保持内心宁静与乐观,可通过与朋友交流、参与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等方式,疏解负面情绪,舒展肺气,避免情志不畅影响身体健康。

白露养生小贴士实用指南助安康

  

1.起居有常:

坚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根据早晚温差及时添减衣物,做好保暖防护。
 

 2.饮食调养

: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减少辛辣刺激饮食;日常适当多喝温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3.适度运动:

选择温和的运动项目,以微出汗为宜,增强体质与抗病能力。

  4.调节情志:

主动规避“秋愁”,保持乐观心态,通过社交、兴趣活动等舒缓情绪。
 

 5.预防疾病:

白露是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需注意保暖、保持室内通风,做好预防措施。
  白露是季节转换的重要节点,科学践行“收”润”结合的养生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备健康能量。让我们顺应自然节律,用心调理身心,安然享受这秋意渐浓的美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