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8 基层治理-
E8 基层治理 下载PDF 上一版 |
E8基层治理
  • ·从“旁观者”到“当家人”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从“旁观者”到“当家人”

郫都乡村治理激活人居环境新动能

焕然一新的先锋村。

整治后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玥林 供图 龚会单


  干净的村庄、整洁的小院……8月14日,记者走进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先锋村,目力所及皆是“小清新”的景象。今年1月,成都市启动“净优亮美”专项行动,全力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郫都区以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建立长效清洁管护机制,着力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

“九大碗”分责共治
村做“面子”民理“里子”

  先锋村通过“打平伙·九大碗”工作法,全面发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和环境整治,共同推动乡村环境优化提升,实现村庄“面子清洁”向“里子清洁”延伸。“打平伙”是传统民间交际风俗,多指以“每人贡献一道菜,共办一桌席,同饮一堂酒”的形式进行联欢聚餐。先锋村的具体操作是:村党支部建好污水管网及化粪池(湿地),做好改路、改墙、改门头等外围风貌提升,做好公共文化、景民培训和游客导入,办好引领产业这“四道菜”;村民拆除违建和私拉乱接、改厕、改厨并接入污水处理设施,搞好院内装修改造,做好家庭卫生养成良好习惯,用心经营家庭产业这“五道菜”。先锋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打平伙’其实就是村上做‘外面’,群众‘里面’,村上做‘看点’,群众做‘卖点’”。
  此外,先锋村还开办“农夫生活信用社”,并建立考核机制,鼓励村民争做团结邻里、孝敬父母、垃圾分类等方面“带头人”,采取一周一考核,一月一评比,一月一兑换考核模式,年终树优评先,奖勤罚懒。“通过开展环境整治行动,让我们坚持打扫房前屋后卫生。不仅村子比以前更整洁了,各家的院子也比以前干净多了。”一位村民说道。

“五个一”激励创优
党员包片 群众认领

  郫都区广福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韭菜(黄)产业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构建“一链三融”的发展场景。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紧扣人居环境“五清行动”目标,创新推行“三包干、两带头”工作机制,构建“5+4”双评体系,让乡村从“环境美”向“内涵美”转变。
  针对村道、斗渠等公共区域,广福村科学布局垃圾集中收集点,实行“定点投放、统一管理”,解决公共区域垃圾散落问题;建立“村收集—街道清运—区级处理”三级联动机制,确保垃圾“日产日清”。针对社级道路、毛渠、公共活动场所等,推行“社长负责制”,由社长每月组织1次集中清扫,发动村民参与毛渠疏通、设施维护等志愿活动;建立“门前微责任区”,让村民达成“我的家园我守护”共识。农户房前屋后、庭院等生活区域,签订《家庭环境承诺书》,明确“包卫生、包整洁、包秩序”三大责任,让农户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
  广福村还以“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为理念,构建“党员分片包干+村民广泛参与”的乡村治理模式,将“党员分片包干”机制进一步细化为“村两委包社”责任制,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牵头负责1-2个社,担任“包社责任人”,在包社过程中,每周至少到所包社走访一次,通过院坝会、入户谈心等方式收集群众诉求,村两委、党员、社长率先清理自家环境,并积极参与公共区域整治,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村民树立了榜样。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构建起“党员带群众、群众促自治”的治理共同体。
  在激励方面,广福村在集中居住区推行“五个一”奖励办法,制定“一天一温馨、一周一枝花、一月一礼品、一季一明星、一年一表彰”评选激励规则,依托“小区治理费”后端奖励支撑,推动院落公约有效落地;在散居院落探索推行“四个一”评比机制,制定“一周一值日、一月一扫除、一季一评选、一年一表彰”评选激励规则,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共同携手扮靓家园,全力营造整洁、有序、清爽的农村人居环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风景更美、生态更优、环境更好,既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也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郫都区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环境变得更整洁,村民的卫生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净优亮美‘不仅是人居环境改善的核心追求,也是农村品质蝶变的生动注脚。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提升整治成果,努力让刺眼的‘痛点’成为舒心的‘亮点’,以‘家门口的新变化’垒起村民更多更足的获得感。”郫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