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青年志愿者的“主场担当”
赛场外,志愿者们讲好“成都故事”,开展志愿服务。
在刚刚落幕的成都世运会中,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一支以青年为主力的志愿者队伍经过严格培训,值守在3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及社区点位。他们以专业素养和饱满热情,全力保障赛事运行、传递成都温度,生动诠释着“当好东道主”的基层担当。
是什么力量让中和街道的志愿者汇聚一堂?答案是:深植于心的“主场情怀”。8月11日,记者来到中和街道的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对话志愿者。“作为一名中和人,亲眼见证街道社区为世运会做的准备,让我想成为这场国际盛事的‘代言人’,向世界讲好成都故事。”来自双龙社区的志愿者小徐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据悉,这些志愿者中,有教师、企业职员、大学生……他们因共同的责任感与对家乡的热爱,走到一起。在报名前,他们就通过网络和对以往赛事经验分享,对志愿者有了全面的认知,并做好了充当赛事“隐形支柱”和城市“流动名片”的准备。
面对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跨文化沟通、突发状况应对等多重挑战,专业培训是志愿者的必修课。中和街道为辖区3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的志愿者量身定制了系统培训方案。培训内容覆盖世运会历史背景、场馆功能区介绍、文明礼仪规范、医疗急救知识以及舆情处理和突发事件上报流程。培训尤为注重实战性,“通过模拟中暑、紧急疏散演习等场景,我们学会了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确保赛事的安全顺利进行。”一位参与培训的志愿者分享。
志愿者们被分配到不同岗位,围绕“赛事保障”“城市温度”两大主题,为国内外嘉宾、运动员和市民游客提供服务。他们的核心工作聚焦于赛事咨询、城市宣传、交通指引等便民服务。
作为文化传播者,志愿者小徐在推荐中和本土美食“雄起兔”“钟声兔”给外国游客时,深感作为文化传播者的喜悦与责任。
作为难题解决者,志愿者小朱则通过协助运动员家属使用软件打车、与外国友人沟通,真切感受到志愿工作的价值。
服务之余,志愿者们也表达了对世运会的深切祝福。
朱某:“希望所有客人来到中国成都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让全世界都能爱上成都。”
薛某:“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用热情点燃青春,用拼搏定义未来!祝愿此次世运会顺利圆满地举办。”
徐某:“衷心祝愿这场盛会成为‘运动之美’与‘城市之韵’完美交融的舞台!愿所有观众感受到成都‘巴适得板’的热情与服务。”
这些寄语,凝聚了志愿者们对盛会成功举办、城市魅力绽放的共同期盼。
成都世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宴,更是一次全球文化交流的盛会。中和街道的志愿者们正以专业化的服务和真诚的微笑,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全力保障赛事顺畅运行、展现城市文明风貌。他们的行动,让志愿之光持续照亮世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