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5 新兴力量-
E5新兴力量
  • ·汗水浇灌的暖“新”答卷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汗水浇灌的暖“新”答卷

狮子山街道三维体系构建劳动者服务共同体

街道开展“清凉行动”。

街道为四川师大TOD项目工地送上防暑物资。

  

□华西社区报记者 冯浕 街道供图


  八月蓉城,骄阳灼地。8月7日,外卖骑手王师傅驶入狮子山街道金像寺社区“红色暖蜂驿站”,灌下一杯凉茶后,将破损的井盖位置标注在“民情速递卡”上。几天后,维修完成的照片传回他的手机,这个寻常的闭环,折射出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街道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我们正在推动关爱从‘清凉行动’向‘四季服务’延伸,让‘两新’群体等户外劳动者成为社区治理的‘合伙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介绍,街道今夏以“精准慰问、阵地升级、长效关怀”三维体系为轴,探索出党工共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清凉”样本。

精准慰问
按需定制的清凉关怀

  差异化供给源于深度调研。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骑手准备冰袖和充电宝,为建筑工人配发水壶,给环卫工搭配可换洗毛巾。”在花果社区“清凉一夏”活动现场,百份礼包精准直达快递员、外卖骑手等群体。而8月8日,四川师大社区党委精心组织的“致敬劳动者工会送清凉”行动中,社区党委成员与党员志愿者、网格员主动邀请辖区网约配送员等十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社区工会驿站为他们送上饱含心意的“工会清凉礼包”。礼包有防晒冰袖、口罩、冰凉贴等物品,正是针对骑手们在烈日下奔波的切实需求精心挑选的。
  7月28日下午,狮山·静远工会驿站前,环卫工何大姐从党员志愿者手中接过沉甸甸的礼包。打开一看,菊花茶、藿香正气液等8类防暑物资整齐排列。“这冰冰贴能直接贴在安全帽里!”建筑工人张师傅在四川师大TOD项目工地惊喜地发现,慰问品中新增了便携式降温贴。
  这样的关怀已形成机制——狮享花果·暖新驿站设置“爱心冰柜”每日补充矿泉水,金像寺社区党委组织党员化身“清凉速递员”把清凉补给直送站点。

阵地升级
驿站网络的毛细血管革命

  “现在走500米就有歇脚点!”午后,外卖骑手小陈来到易鲟能量小站,从爱心取水点领取矿泉水。这个由闲置空间改造的驿站,已成为狮子山街道13个工会服务矩阵的缩影。
  阵地变革体现几重智慧:首先是功能叠加,金像寺社区工会驿站内,党史读物与应急药箱并置,政策宣传册与爱心雨伞相邻。
  另外一方面是时空延展,街道将狮山·静远工会驿站、万科城市花园物业中心工会驿站延时24小时服务,并整合辖区银行、酒店等资源共建驿站服务点。资源活化方面,原核酸采样亭转型为“清凉补给站”,社区教育基地则开放为纳凉场地,供户外劳动者共享。
  “驿站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情感联结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狮山·静远工会驿站,墙上的“驿路有爱”照片墙记录着劳动者的笑脸,“一个微笑、一杯凉饮、一句问候,我们希望给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带来一阵发自内心的清凉”。

长效关怀
治理共同体的双向奔赴

  7月24日,美团帕丽湾站点内,交警指着事故监控视频告诫骑手:“逆行省下两分钟,可能毁掉一辈子!”这场聚焦配送安全的定制课程,拉开了关怀升维的序幕。
  更深层的变革在机制创新。
  民情直通车:金像寺社区聘请快递员担任“民情观察员”,通过“你诉我办”机制,持续解决诉求的同时,开展各类服务。
  工社企联盟:酒店、银行开放休息站点,社区提供培训场地,形成“企业供资源-社区搭平台-工会送服务”生态。
  技能提升站: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急救知识培训,将驿站转化为能力加油站。

治理启示
从清凉行动到制度暖流

  站在街道工会驿站前,街道相关负责人描绘出未来图景:“下一步将推进‘三个一’工程——建立一套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议事规则,打造一批驿站自治队伍,形成一张服务需求动态响应网。”同时,13个驿站服务站点将持续迭代动态升级,实现“一站多能”服务增值。
  当建筑工地的微型风扇吹散钢筋水泥的热浪,当“红色驿站”的书香浸润劳动者休憩的时光,狮子山街道的三维体系正重塑城市温度逻辑:精准慰问从“大水漫灌”到“按需滴灌”,驿站网络由“单一功能”转向“服务生态”,长效关怀则构建起“需求感知-精准响应-效能反馈”的治理闭环。这份汗水浇灌的清凉答卷,丈量着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坚实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