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2 善治成都-
E2善治成都
  • ·成都基层跑出奋进“加速度”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烟火气里见民生,治理细处显担当

成都基层跑出奋进“加速度”

社区居民的“幸福食堂”。

新就业群体便利又温馨的“家”。

新就业群体便利又温馨的“家”。

多方携手,多元共治。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思佳 胡晴琴 杨铠 街道供图


  7月,决战全年的关键三季度已拉开序幕,三季度是经济发展的“黄金季”,也是全年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华西社区报“拼搏三季度跑好下半程——聚焦基层一线:全力拉满奋进‘进度条’,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主题策划,持续关注成都市各镇(街道)在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中的创新实践与惠民成果。当前,成都双流、青白江、崇州等区域镇(街道)开足马力,以满格状态加速冲刺,力争全年发展“满堂红”。

双流区东升街道
数据作答民生行动托举幸福

  244名失业人员成功再就业,1574名随迁子女顺利入学,5.1万人次老人乐享助餐服务……这一组数据,是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街道近期交出的“民生答卷”。7月15日,记者从东升街道了解到,该街道以扎实行动回应百姓关切,托举起辖区居民“稳稳的幸福”。
  为精准守护辖区特困群众,街道工作人员走街串巷,细致摸排,不漏一户。最近一次排查,21户新纳入城乡低保的家庭及时得到帮扶,而19户生活改善的家庭则平稳退出保障。同时,街道为42名重度残疾人办理了护理补贴,18名困难残疾人领到了生活补贴,切实减轻了家庭负担。对于突遇困境的家庭,街道和社区的“及时雨”未曾缺席,33户家庭收到了总额6.07万元的小额临时救助,帮他们渡过难关。
  花月食坊被老人们亲切地唤作“幸福厨房”。70岁的李奶奶是这里的常客,子女不在身边,每日的餐食曾是她的“老大难”。“菜合口味,价格实在,营养好,还能和老邻居唠唠嗑!”李奶奶的满足写在脸上。这样的为老服务惠及5.1万人次,从社区为老服务站到养老机构、助餐点,一张细密的为老服务网温暖着老人们的幸福晚年。
  芦蒿社区、接待寺社区托育中心则是孩子们的“成长乐园”,122个托位中心,已有112个孩子在这里快乐成长。“把孩子送过来特别放心!”年轻妈妈张女士的难题迎刃而解。街道的努力下,1574名随迁子女顺利通过入学审核,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校园扎根,安心追逐梦想。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区人社局指导下,东升街道联合成都空港人才服务集团,精心打造“蓉易就业”便民服务站,架起坚实的就业桥梁。在电商直播培训课堂,失业人员陈大哥从“直播小白”蜕变为“带货达人”。“街道给了我重新出发的机会,现在日子有奔头了!”陈大哥言语中充满感激。这背后,是街道“不放弃任何一个人”的决心:244名失业人员成功再就业,229名就业困难人员找到新岗位。
  街道的“就业管家”紧盯就业难题,2025年已为6089名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全覆盖跟踪服务;30个社区公益性岗位被开发出来;45人申请了灵活就业补贴;4场招聘会促成165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对884名2025届高校毕业生的回访紧锣密鼓,已推荐岗位605人次,提供就业指导1305人次。
  东升街道的民生实践浸润在社区食堂升腾的烟火里,回荡在托育中心稚嫩的欢笑中,凝结在求职者上岗的喜悦里,共同织就了“幸福东升”的动人图景。

青白江区大弯街道
“青亲暖新”驿站上线 精准服务新就业群体

  7月14日,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北新社区美程广场的“市民驿站·青亲暖新”正式对外开放。走进驿站,记者看到,这是一个集休憩、充电、阅读等功能于一体的便民空间,不仅为市民提供便利,更让奔波在配送路上的外卖骑手们找到“家”的温暖。作为该社区的微民生服务项目,150平方米的驿站经过精心分配,划分出休息区、阅读角和服务区,内部配备免费饮水机、充电设备、应急雨伞、医药箱等便民设施。来此休息的骑手小王表示:“以前等单时只能蹲在路边,现在能在这里喝上热水,还能热饭和给手机充电。”
  社区党委书记唐润介绍,北新社区成立于2020年6月,辖区有三个商业住宅小区,常住人口超1.5万人。由于周边餐饮业态密集,日均吸引美团、饿了么等平台骑手超1000人次。为满足新就业群体的需求,社区通过民主议事协商,打造了“骑手友好社区”,包括暖新驿站、蓝骑士驿站、小区港湾服务驿站等10余个服务点位。“驿站的建设源于今年1月针对骑手群体的专项议事会,最终在青白江区委社会工作部和大弯街道的支持下落地实施。”唐润说。
  可持续运营是社区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石。为确保驿站可持续运营,北新社区探索出“暖心服务+长效管理”的创新模式。北新社区推出“小哥自治”志愿服务,骑手可通过志愿服务群申请成为驿站管理员,通过维护设施、打扫卫生等换取积分,积分可在商圈消费,形成“服务-激励”闭环。社区还引入智慧化管理,在驿站设置24小时智能食品积分置换柜,骑手通过公益积分和人脸识别可免费领取爱心食品,而居民则可低偿购买,所得收益反哺社区基金,用于物资补充。此外,驿站还支持人脸识别进入,实现全天候服务。此外,驿站还针对居民需求开发灵活就业岗位,通过每周发布家电维修、便民缝补、家庭保洁等灵活就业岗位,既补充商圈服务空白,又为居民和骑手提供增收机会。为了畅通人民建议征集渠道。驿站设立“青言亲语”互动墙和“码上听”二维码,广泛收集民意。
  大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街道还将以驿站为平台,持续收集民情民意,推动更多便民服务落地,以“绣花功夫”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切实增强居民幸福感。

崇州市崇阳街道
给摊贩“安家” 让道路“松绑”

  “过去这条路像‘赶场’一样,三轮车、菜筐子挤占人行道,走路都得绕着走。现在路好走了,环境也清爽多了!”近日,崇州市崇阳街道明湖社区居民王大爷站在小区门口感慨地说。
  “光靠管不行,还得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为破解占道经营难题,明湖社区党委采用“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工作模式,广泛借力基层力量,推动共建共治。
  为了掌握实际情况,社区组织开展多场网格议事会,并安排网格员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借助“社群通”“码上办”等线上平台收集意见建议。最终,在社区牵头下,联合物业、社区网格员、党员代表、商贩代表以及居民志愿者共同制定《地摊经济规范化管理》村规民约。
  整治工作不仅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明湖社区党委联合经开区派出所、小区物业等部门单位,聚焦早市、夜市等重点时段,精准施策,在不影响正常交通的前提下划定专门的“明湖小摊”区域,迈出由混乱到规范的重要一步。
  党员志愿者也积极参与,主动担任起“文明搬运工”的角色,帮助商贩搬运物品、清理摊位。
  社区还建立起“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物业”的联动机制,实行“驻点值守+流动巡察”的巡查模式,确保整治效果可持续、不反弹。
  “原来在外面风吹日晒的,现在搬进邻里中心,干净又体面。”商户刘姐满意地说,“没想到环境变好了,顾客反而更多了,生意也没耽误。”截至目前,已有二十余家生鲜商户入驻邻里中心,市场面貌焕然一新,既提升整体形象,也保障摊贩的生存空间,真正实现“市容焕新”与“烟火有序”的有机统一。
  “下一步,社区党委还将充分调动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为打造美丽、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贡献力量。”明湖社区党委书记张泽东表示。

  双流区东升街道在民生保障上持续发力,用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托举起居民“稳稳的幸福”;青白江区大弯街道以“绣花功夫”提升治理精度,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城市温度;崇州市崇阳街道巧解占道经营难题,实现摊贩安心、居民舒心、环境放心的多元共赢……在民生保障与基层治理的赛道上,成都各镇(街道)、村(社区)铆足“拼”的劲头、保持“闯”的精神,以务实姿态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