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华西社区报记者朱佳慧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政法委供图
网格员帮助老人进行调解。
近日,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网格员成功化解一起涉及7.68万元的消费纠纷,为辖区老人追回7万元“救命钱”,赢得社区居民交口称赞。这场纠纷的圆满解决,不仅体现了基层治理的温度,更展现了社区网格员化解复杂矛盾的专业能力,成为社区“小事不出网格”治理理念的生动注脚。
事情要从今年3月说起,安公社区一位长期患病的老人在他人推荐下购买使用“稀土生物光子晶体”,销售此商品的商家宣称能缓解各类疾病症状,老人信以为真,陆续花费7.68万元现金购买该产品。
然而使用数月后,老人病情不仅未见好转,反而因延误正规治疗导致症状加重。6月初,在子女劝说下老人才前往医院就诊,此时已需要支付高额医疗费用。
后来,知晓详情的家属情绪激动,接连向社区、公安机关、市场监管局和“12345”市长热线投诉,强烈要求商家全额退款。家属表示,老人受骗上当钱财损失,而现在这些钱现在正是老人的救命钱。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安公社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由王惜文、蒋欣宇、杨红梅三名网格员组成的调解专班,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首次调解并不顺利。网格员到场时,家属情绪激动,商家则坚称产品没有问题,双方就退款金额久久争执不下。王惜文回忆说:“当时家属要求全额退款,而商家只同意按照总金额的70%进行退款,差距巨大。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稳定双方情绪,防止矛盾激化。”在社区民警协助下,网格员将双方分开,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分别做思想工作。
在随后的几天里,三位网格员分工协作,展开多维度调解。蒋欣宇负责与家属保持密切沟通,详细了解老人病情和治疗进展,收集医疗费用凭证;杨红梅则多次走访商家,耐心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指出若不能提供产品效果证明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王惜文协调社区律师,从专业角度分析案情,为调解提供法律支撑。
6月18日上午,社区组织双方进行最后一次协商。网格员从三个层面开展调解:在法律层面,明确商家应尽的义务;在情感层面,讲述老人家庭面临的实际困难;在道德层面,唤起商家的社会责任感。经过近4小时的耐心沟通,商家态度终于松动,同意退还7万元。当天下午,在社区律师见证下,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
为确保协议履行到位,6月19日晚8点,网格员特意来到商铺现场监督退款过程。当商家通过网络支付完成7万元转账时,家属紧紧握住网格员的手连声道谢:“多亏你们帮忙,这笔钱真是救命的钱啊!”
“目前涉及老年人、高额钱财和健康问题的纠纷特别敏感,处理不好很容易激化矛盾。我们既要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又要考虑商家实际困难,在情、理、法之间寻找平衡点。”回顾这次调解过程,三位网格员感慨良多。
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展现了社区网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为民情怀,他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用耐心倾听化解怨气,用专业知识厘清责任,用真诚沟通搭建桥梁”的信念,处理好社区中的大小事。
目前,安公社区以此案为典型案例,在辖区开展保健品消费安全宣传活动。同时,社区还建立了“涉老消费纠纷快速响应机制”,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筑牢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