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社区报记者朱佳慧冯浕高昊焜胡晴琴杨铠受访者供图
在成都的街头巷尾,一群扎根基层的党员先锋,以党建为笔、初心为墨,书写着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答卷。他们中有创新服务模式的社工,有退休不退责的业委会主任,也有善用“坝坝茶”破解治理难题的军转干部,还有用心服务大家,奔波在路途中的新就业群体……点点微光汇聚成炬,照亮了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图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华西社区报记者采访基层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新就业群体等岗位的党员代表,聆听他们立足平凡岗位的初心故事,看他们如何以“红色引擎”激活社区治理新动能。
在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祥龙社区居民口中有一位人见人爱的“曹姐姐”,她就是社区居委委员曹彦。这位38岁的党员,秉持“孝心敬老、爱心护幼、贴心服务、精心创优”理念,全心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等社区工作中。
面对城市社区活动空间有限、老龄化等挑战,身为中级社工的曹彦创新总结出“3+1志愿服务联动模式”“4维居民服务模式”,运用“5步走”实践法和“6单”流程激活治理。她精准服务老年、青年、少年及商户,组织传统节日活动与“妈妈老师”“幸福餐桌转转会”“曹姐姐脱单联盟”等特色项目,2024年举办活动283场,激发居民自主活力。她组建并管理老、青、少三类志愿队伍,社区活跃志愿者超2000人,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她还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开设“祥龙文明大讲堂”“道德微讲堂”;创新未成年人“文明志愿随手行”模式,引导青少年参与环境整治;精准对接1300余家庭推动家校共育。
她恪守“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格言,其工作获得广泛认可,个人荣获成都市“最美巾帼志愿者”等称号,推动社区获评“成都市十佳志愿服务社区”等多项荣誉,生动诠释了基层社工的担当本色。
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迎江社区领馆区一号小区党总支书记、业委会主任段晓东,被居民亲切称为“光头主任”。这位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主动投身社区治理,带领小区实现华丽蜕变。
面对曾经的物业失能、环境脏乱、矛盾频发、投诉不断等难题,段晓东发动小区党员组建“红色业委会”,创新建立“1+3+N”党建联席机制(1个党组织核心,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3方主体,N家共建单位参与),凝聚治理合力。他通过挨家走访、倾听诉求,带领团队整治环境、消除消防隐患、规范停车秩序,累计推动解决民生问题31件。
昔日“问题小区”如今焕然一新:环境整洁、邻里和谐,先后获评成都市“百佳示范小区”“党建引领示范小区”。同时,段晓东还积极开设“社治小课堂”“法治小讲堂”,激发居民自治活力,践行着“党员身份永不退休”的誓言,以担当擦亮党员初心,成为居民信赖的“主心骨”。
锦江区牛市口街道龙舟社区党委书记程良美,是居民的“龙舟管家”。这位从部队转业扎根基层的书记,自2021年任职以来心系社区5000余户居民冷暖,10余本密密麻麻的工作日记,承载着他“群众事无小事”的为民情怀与实干担当。
面对社区治理难题,程良美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治理载体。他敏锐梳理居民诉求,巧妙利用社区“金边银角”,打造畅通民情、汇聚民智的“龙舟坝坝茶”特色议事平台。如今,“坝坝茶”已从休闲场所转变为“党建+”基层综合治理的核心阵地。依托该阵地,龙舟社区获评为“四川省法治示范社区”和“成都市民主协商示范社区”。
针对莲心苑片区5个20世纪90年代老旧安置小区存在的房屋破旧、配套落后、安防缺失等“老大难”问题,程良美迎难而上,探索“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会参与”的工作路径,创新实施“合院并院合人心”策略,将五个分散院落物理空间整合、治理体系重构为一个“莲心苑小区”。这一老旧院落有机更新的成功实践,成为全市标杆,并荣膺“2023年成都市最佳老旧院落改造示范奖”。
以“坝坝茶”聚民心,以“合院落”破难题。程良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转干部的实干担当,成为居民信赖的社区“大管家”。
崇州市怀远镇天泉社区党委书记卓柯帆,自2016年被任命为天泉社区党委副书记以来,他在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带领天泉社区两委一直奋斗在基层治理第一线,让天泉社区从原来的贫困村、问题村转变成现在的成都市三美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天泉社区原为贫困村,面对扶贫道路修建资金的紧迫问题,卓柯帆迎难而上,通过多方筹措,确保扶贫道路按时完工,惠及群众逾千人。他带头捐款捐物近20万元,用于林盘治理,并集资14.98万元改善小区环境。自2016年以来,天泉社区新建改建道路8700余米,沟渠13800余米,安装路灯500余盏,实现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成功脱贫。
卓柯帆带领社区“两委”深化三产融合,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余亩,建成水稻、小麦百亩科技示范基地1个。同时,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专业人才,如德国留学生创立的鸵鸟养殖基地,以及天泉袁记萝卜干农产品加工产业,注册农产品商标,拓宽销售渠道。此外,他还流转闲置宅基地,争取资金建设农事服务中心,发展民宿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在卓柯帆的带领下,天泉社区集体经济实现从零到200余万元的跨越式增长。
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党委书记万孝成,先后获评全国十大杰出村官、全国最美民间河湖卫士、全省乡村振兴十佳村官楷模等荣誉。
2003年,万孝成放弃经商事业返乡任职,以“党建强村、产业兴村”为突破口,创新打造“我是党员我带头”党建品牌,构建“1+3+5+ 21”党群服务矩阵,推动党务、政务、文化三大服务直达农家院落。
他积极探索“4453”直线工作法,通过党员联户、产业联建,推动产业发展,盘活2500亩闲置土地。成立田源山珍菌业合作社,引进宜家食品等14家大型食用菌食品加工企业,以“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持续优化2500亩“两基地一园区”产业格局,大力发展“适铁适欧”农业产业,实现园区年产值超10亿元。
此外,他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林盘等资源,落地“萤光生态十八湾”项目,打造“我的院子”“觅林茶咖”“大绿自然学苑”等农商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助推十八湾村产业提档升级。
他常说:“党员就是要把论文写在田野上,让幸福长在饭碗里。”如今,万孝成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村书记的答卷。
石尘是一名退伍军人,200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成都津通速递有限公司的一名快递员。他曾荣获成都市委组织部“蓉城先锋·最美快递小哥”“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长期以来坚持公益、服务社会的赞誉。
石尘除了快递员的身份,还有一个重要角色是“正能量公益团队”的队长。今年上半年,石尘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公益活动。他们深入新津南江社区,为困难居民送去生活必需品与红包;在寒风中慰问环卫工人,送去温暖物资;前往雅安天全敬老院,陪伴老人共度美好时光,并送上慰问品还与松桃“雷锋班”携手合作,为当地困难群体送去物资,为学校增添学习用品等。
在日常工作中,石尘团队化身社区“守护者”。作为基层治理中的“新兴力量”,他们敏锐地发现并及时上报社区问题,积极参与邻里纠纷调解,成功找回走失老人,还踊跃参与社区卫生打扫、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