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洪亮
晏奎
雷向荣
张新军
郭蓉
2016年12月,成都市龙泉驿区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合作,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正式挂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历经八年砥砺前行,医院从二甲升级为三甲医院,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取得B++成绩,进入全省前列,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院围绕2025年发展目标,确定了“以党建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锤炼内功、优化结构、拓展服务”三大战略,全面推进“稳增量、提质量、强运营、保发展”四大目标。通过深化医疗资源扩容与区域均衡布局,全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多元需求的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提升群众健康服务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医院紧扣医疗核心,聚焦目标精准施策,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相结合,创新实施“三维党建考核体系”将基础党建、核心业务指标与特色党建项目深度融合,通过优化支部建设与考核机制,推动党支部深入科室发挥引领作用,实现党建与业务“双促进”。
同时,医院深化推行医疗组长负责制与全过程质控体系,重点强化“急诊急救五中心”与“临床服务五中心”标准化建设,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创新、介入治疗技术提升及智慧医疗系统应用,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实现服务流程再造与效率倍增。
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医院积极推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与平安、同安、东安、十陵、龙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洪安镇公立卫生院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辖区村(社区)卫生室组建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医院借助医联体资源优势,构建务实高效的“华西医院+医共体总院+医共体分院”上下互通的三级诊疗网络体系。通过专家下沉坐诊、远程诊疗协作、业务培训指导等方式,将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基层延伸。
与此同时,医院协同分院创新实施“全链条服务”管理模式。社区医生通过医院培训掌握标准化诊疗流程,患者可在社区完成常规随访,病情如有变化,可通过信息平台及绿色转诊通道直接前往总院住院。
八载深耕结硕果,未来征程再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将不断释放惠民利民的医疗健康服务效能,为区域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先锋,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秉持“让群众少跑路、让服务多上门”理念,通过四大创新举措,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护网,用行动诠释“健康守门人”的责任担当。
中心2023年启动医疗能力提升工程,斥资引进螺旋CT、数字化口腔种植系统、电子胃肠镜等先进设备,让辖区居民无需辗转大医院即可完成相关检查。中心特别组建的“影像-临床联合诊疗团队”,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定期坐诊,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精准服务模式。
针对辖区失能、半失能特殊群体,中心创新推出居家医疗计划。由副主任医师带队,组建“1医1护”上门服务小队,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提供伤口护理、胃管更换、康复训练等上门服务,被居民亲切称为“车轮上的健康卫士”。
在柳城街道多个小区,“鱼凫家医工作室”的标识已成为健康地标。每周由全科医生、中医师、健康管理师等组成的队伍会准时进驻,开展血压血糖监测、用药指导、中医体质辨识等服务,特别针对老年慢病患者建立“一人一档”健康台账。
2025年,温江区智能康复中心项目落地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全省首批50个点位之一,项目承载着满足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康复需求、推动医疗服务智能化升级的重任,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康复服务。预计今年10月投入使用。
从“治病"到“防病”,从“坐诊”到“上门”,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始终践行“健康守门人”的初心。
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中医特色科室建设为抓手,通过学科深化、多维度创新与前瞻规划,全面赋能中心高质量发展,为基层中医药服务树标杆。
该中心将中医科列为重点培育专科,通过“建体系、带队伍、育人才、优能力”的系统工程,创建针灸科、康复科等省市级特色专科。依托“一院两区”建设,科室面积拓展至近1000平方米,引入CT等先进设备,提供中药饮片代煎服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诊疗的深度融合。
中医科的成功培育带动中心多点开花。在医教研学融合方面,中心与7家三甲医院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参与国家、省、市、区级科研项目;通过人才培育推动学科创新,新增10余项新技术,开设中西融合门诊,探索诊疗新模式;同时,通过打造中医药文化场景,开展国际交流、校园合作及基层服务活动。此外,中心构建全专结合、医防融合的健康管家体系,居民健康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十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化中医特色科室建设,通过人才培养打造优质医疗队伍,重点创建中医“治未病”专科,强化医防融合机制。“以中医特色为引擎,为辖区居民健康护航,推动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雷向荣说。
近年来,成都东部新区第二人民医院紧密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强化科学管理、推进学科发展、改善就医条件、推进医联体建设,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医防融合,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东部新区第二人民医院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积极引进各类专业人才,为医院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大活力。一是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充实人才队伍,夯实学科建设和医院发展基础。赴医学高等院校开展现场招聘,遴选紧缺专业人才,为医院发展壮大储备力量。二是做好人员培训工作,继续与各学习平台合作,针对性培养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强化医院整体管理能力。
为强化医疗质量管理,该院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修订《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等28项,落实工作职责,强化督促落实。强化医疗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落实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做到因病施治。严格落实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加强医疗环节质量监控。
医院还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控职能职责,针对性地对重点环节进行监督。强化医务人员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医疗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的管理。加大监控力度,组织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纠,对易发生纠纷事故的重点科室和部位进行严密监控。严格执行医疗安全报告制度,及时调查、处理和反馈,组织人员对纠纷投诉进行讨论分析,对涉及有责纠纷投诉的人员进行处罚通报。
2025年,邛崃市第二人民医院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借助上级医院托管帮扶,充分发挥医联体优势,通过严抓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提高医疗质量、优化运营管理,更好地服务周边群众,为群众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借力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成都三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将持续拓展新技术、新项目,针对专科较薄弱板块进行专项提升;依托上级专家帮扶引领学科建设,培养本地人才。今年力争开设ICU;提升医院整体急诊急救水平和能力,计划今年上半年加入120急救网络;持续完善口腔科、眼耳鼻喉科医疗服务能力;完成体检中心业务扩容,完成职业病体检申报,加大体检业务量,增加与成都三院专科联盟合作。
为方便群众看病,医院持续完善就诊服务、信息化配套等工作。开通摆渡车,让居民在老院区到新院区之间实现10分钟直达;参加电子病历四级、互联互通三级、智慧医院一星测评,提升医疗服务的智慧化、便利化、优质化水平。
医院优化机制、加强管理,持续提升服务内涵。推动打造特色科室、病区,弘扬中医药文化,创新健康宣教模式;提高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开展“微笑服务”,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